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记连云港市浦南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创新

近年来,连云港市浦南镇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坚持人民调解工作参与化解信访矛盾的问题导向,不忘初心,勇于创新担当,在新时代的前行中,紧紧抓住化解矛盾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不论事大事小,都视为大事来管;不论事难事易,都作为难事来立。为促进当地社会稳定繁荣和经济快速发展践行了保驾护航的新作为,努力形成和实现了人民调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良性循环的可喜局面。近年来,该镇共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300多起,涌现出一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六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十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和以江浦村为代表的一批无诉村(居)。

在小事不出村(居)方面。该镇从去年初,着力在创建和完善化解矛盾纠纷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把人民调解与智能化管理有机结合,改进人民调解工作方式方法,贴近乡情民意,积极整合重点资源,在辖区内先后建立实施了“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网络化管理工程,建立化解矛盾纠纷长效机制。全镇以二级管理方式,设立了19个网格,每个村居书记为网格长,各村民小组长为网格监督员,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选聘一些文化程度高、热心公益事业,又具有责任心的村民作为网格信息员、网格调解员、网格宣传员,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做到定格、定人、定责,明确信息共享范围,为方便快捷采集各类综合信息,把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效力筑起了互联互通平台。

二是实施“三会一体”,压实村居矛盾化解工作实效。该镇为了化解矛盾纠纷接地气,贴民意,在“及时”上做文章,在“化解”上下功夫。先后在各村(居)成立了“人民调解协会”、“村贤会”和“民间评判会”等非营利性基础民间爱心组织,引导和推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延伸人民调解工作触角,激发群众组织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协会”及时指导和管理主体的作用;“村贤会”促进乡村振兴、依法化解、创建和谐的参谋作用;“民间评判会”保驾村(居)决策重大事项、参政议政的三会一体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点赞,群众高兴地说;“不出村、不出镇、不花钱也能学到法律常识、化解矛盾纠纷,打赢官司,政府是咱们的贴心人啊!”。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因民间各类纠纷进京赴省上访人次下降了90%多,其他纠纷也得到了心服口服的稳定自控。

三是实施标准化法律诊所建设工程,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该镇面对原有的村居司法行政服务站、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比较滞后,无法满足村居民日益渴望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客观现实,积极创新驱动,抓实效补短板,整合法律服务人才、网络平台等有效资源,在各村居陆续设立了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治宣传员等,并且投入大量财力建设了便民服务窗口、调解室、法律顾问工作室、法治讲堂、法律图书角等服务阵地,为贴近群众身边生活,方便快捷服务于群众,还打造12348标准化法律诊所,建立完善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探索出公共法律服务后发先至、切实可行的新途径。目前,该镇辖区内19个村居不仅可以供给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传统法律服务产品,还与12348法律服务队三级联动,为群众提供司法公证、法律援助、司法远程服务。聘请的专职法律工作者每逢周二、五在村(居)一线坐诊,免费为广大村民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坐诊方式为村民传授常见法律常识、讲解典型纠纷案例,使村民不断增强法律观念意识,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知法守法公民有了前行方向。自开展一村一居一顾问工作以来,村居法律顾问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8%。

四是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工程,提高村(居)法治创新水平,营造辖区内浓厚的知法守法氛围。近年来,镇党委和政府坚持“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思维引领新举措”思想理念,坚持把准新时期下新问题的脉搏,及时印发了《浦南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方案》,通过利用“一委三会”即;党委负责主体,议事会协商,村(居)委会负责实施,监事会负责监督的创新工作模式,驱动人民调解全覆盖,搭建行稳致远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扎实平台。两年来,由于驱动创新,人民调解工作以广大群众的愿望作为抓手,想为民所想,做为民而做,发扬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全辖区内无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无常住人口重大刑事犯罪;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赌博、吸毒等现象。

在大事不出镇方面。该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扎实推进三个联动机制在辖区内全面展开,做到人民调解工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一是访调联动,依法指导和提供当事人息诉罢访的法律依据,严格做好人民调解、信访的对接、移送和信息反馈工作,及时的按照规定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查、摸底,并将依法调解结案后的信息反馈转换成当事人落实维权的成果,真正使当事人体会到人民调解各级组织既是公正的,又是像家一样的温暖。几年来,全辖区内没有因调处不当引发集体上访或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二是所所联动,增强村居法律服务能力。该镇为了尽快适应和掌握新形势下处理新问题的能力,不断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干中学,学中干,将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联动,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信访纠纷化解的能力。为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构建了立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搭建镇、村(社区)二级司法行政便民服务平台,形成了需求、诉求、各类信息等多层分布,点面联动、职能互补互动的服务格局。同时,还对接开通了“12348”江苏法网、猴娃说法等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辖区居民只需拨打“12348”,就可以得到法律在线的免费咨询服务,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

三是镇村(居)联动,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奋斗目标,工作中的难题就是创新课题。人民调解工作千头万绪,千变万化,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该镇不断积极进取,强抓工作主动权,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把一批有信仰、有文化、有觉悟、有能力经验的人员纳入到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从源头规范建立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接待、调处、移交案件调处函等流程和规章,使镇村(居)联动成为快捷信息、快捷调处、快捷服务,让群众满意的助推器。

周星亮(海州区司法局 张禄军、江尧兵)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小事   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