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化自信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魅力

核心提示: 我国文化自信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文化态度的警醒、文化自觉的培育、文化自信的树立三个阶段。新时代,我国需要以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文化自信应对世界多元化冲击,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摘要】我国文化自信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文化态度的警醒、文化自觉的培育、文化自信的树立三个阶段。新时代,我国需要以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文化自信应对世界多元化冲击,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 软实力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土壤,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特别提出了“四个自信”,即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为基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厚重基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的历史变迁

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种对待中华民族文化的全新态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坚持。我国文化自信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文化态度的警醒阶段。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被迫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家国破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在民族危亡、国家残破的关键时期,众多爱国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探索国家独立和现代化之路,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他们从技术救国到制度救国,最终走上了文化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封建主义思想中的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并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希望以更为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国民思想进行改造,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时。然而,虽然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文化层面的思考和探索,使人民的文化意识开始觉醒,但却并没有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其只是在中西方文化比较中提倡学习西方思想和文化,希望通过文化启迪和思想启蒙来推动政治改革。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一方面,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受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和五四运动影响,对文化进行重新选择,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救国救民的先进思想武器。同时,对西方国家思想文化进行适当的扬弃。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相通之处。比如,在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法等方面具有相同的认识,这使得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抱有亲切感和认同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革命战争理论。

第二,文化自觉的培育阶段。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文化方针,即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取得了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工农政权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成就。经历了不可胜数的艰难险阻和重重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全新探讨,确定了文化实践论。由此,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文化自觉。

第三,文化自信的树立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在政治制度、思想理念以及国家建设等方面,借鉴苏联的经验,在取得一些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站在全新的高度和关键的时期,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既不是对苏联模式的照搬,也不是对西方模式的硬套,而是以全新的文化自信,设计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路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拥有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姿态,是推进“四个伟大”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第一,以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要着力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西方科技文化的侵蚀下,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西方科技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区别,不加辨别、全盘接受,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被削弱。比如,当前西方节日更受热捧,中国传统节日却受冷遇。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了解、在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传承,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其次,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多元思潮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文化自信,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二,以文化自信应对世界多元化冲击。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也出现了多元化思想和制度的相互碰撞以及冲突。对此,我们首先要坚持文化自信,应对全球多元文化碰撞。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民族优秀文化,合理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要擦亮眼睛,提高甄别能力,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其次要坚持文化自信,抵制文化侵蚀。我们应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引导,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不断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第三,以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泱泱大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化积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当前,我们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的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是相辅相成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将会促进人类文明不断繁荣,而人类文明的繁荣也会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从文化自信角度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形于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是“发于外”,在实现这两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塑造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①王文卓:《文化自信源自哪里》,《人民论坛》,2018年第12期。

②张岂之:《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党史文苑》,2016年第23期。

③潘思柳:《新时代如何提升文化自信》,《人民论坛》,2018年第11期。

④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

⑤任平:《全球文明秩序重建与中国文化自信的当代使命——兼论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形态》,《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

责编/孙渴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变迁   魅力   时代   文化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