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文化人与精神文明建设

核心提示: “以文化人”是新时代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切实履行“以文化人”,需正确认识以文化人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厘清“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契合性,真正将“以文化人”运用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摘要】“以文化人”是新时代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切实履行“以文化人”,需正确认识以文化人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厘清“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契合性,真正将“以文化人”运用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关键词】以文化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需要提高全体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自信,通过“以文化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

以文化人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

“以文化人”就是遵循文化育人的基本规律,以人为本,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以“化”为基本方式,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以文化人”的实施必须把握文化育人规律,科学遴选优秀文化,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达到渐进式育人的效果,使中华文化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消除文化上的枷锁,推动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家命运和未来发展视角来分析,只有塑造正确的文化强国思维,借助于文化之力,对民众进行正确引导,才能使他们对民族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和归属感。而基于个体思想道德发展视角来看,“以文化人”不仅能够让个体扩大知识面,还能够更好地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提升个体修养。

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在契合

“以文化人”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其产生、原则、实践路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契合。
首先,“以文化人”实践理念源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脱离本民族传统文化而开展。“以文化人”强调在文化育人环节,需要突出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其次,“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遵循共同的教育原则。就其本质而言,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价值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有所不同:一是主体性。价值和需求具有紧密关联性,前者对应的是客观主体和主观需求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在进行价值教育之时,必须要对接受教育对象的需求进行分析,使之得到更好满足,才能为价值引导的成功奠定基础。二是活动性。价值教育和个体的主观需求关联密切,这就意味着,这些受教育的对象需要具有主动性,这种教育对个体体验更为关注。三是泛渗透性。价值是一种没有范围的概念,它会贯穿到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四是整体性。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局限于一隅,而是覆盖整个社会。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于行政力量来全面推动,要全员、全过程、全角度、全面地开展价值观教育。从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来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与“以文化人”原则具有高度一致性。
最后,“以文化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找到了有效路径。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当前人类社会的诸多知识成果,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源头活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源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共识。

坚持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强化教育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文化人”强调在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引导的方式开展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容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在应用中要能够消除传统思想中不科学、不合理的部分,提炼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部分,从而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这不仅是“以文化人”思想创新的切实需要,同时也是将“以文化人”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方式。
第二,加强舆论宣传,提升主流舆论的指引力与传播效力。党中央十分注重新闻舆论工作,并将宣传工作进一步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要求新闻工作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工作核心,积极扩大影响。其次,创新引导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在教育层面,必须要注重方法的灵活性,通过生动的案例,来树立精神文明的典型,如对优秀党员、劳动模范进行表彰,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号召广大党员和群众向优秀工作者、模范工作者学习,由此潜移默化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遵循党性和创新原则,不断加强主流舆论的指引和传播效力,从而大幅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凝聚力。
第三,增强文化的熏陶,提升传统文化活动的实践性。传统文化中优秀内容的弘扬,并非具有抽象性,而是要落到实处,客观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以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手段,强化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熏陶。“以文化人”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熏陶功能。譬如端午赛龙舟、纪念屈原等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而在重阳节,举办敬老活动,则是对我国孝道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第四,巩固实践养成,形成价值理念和行动实践的有机统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基于“以文化人”的策略来开展建设的关键在于实践,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价值理念和行动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其中的“知”,代表的是人民群众要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精髓和价值有着深刻的领悟,针对其中的革命文化价值,要给予深刻的理解,并将其贯穿到价值教育之中,使之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行”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实践,是让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地践行已经知晓的价值观念,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进而营造和谐氛围,使人民群众自愿、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付诸实践。
第五,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保障机制。合理的制度是促进以文化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保证,要充分落实“以文化人”的新策略,就需要构建完善、系统的制度。“以文化人”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大量可靠和合格的接班人。只有这些接班人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机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相应的规范,并使之与高等教育、社区文化、网络文化进行融合,构建专业化的培养机制,为“以文化人”新策略的实施和实现提供关键性的制度保障。
(作者分别为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BKS05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岩:《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路研究》,《道德与文明》,2017年第6期。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文化人   精神文明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