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家观点 > 正文

实现网络强国需多策并举

编者按: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1月7日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习近平主席贺信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充分体现了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对信息时代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我国在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4G网络的前提下,未雨绸缪提前布局5G技术。在5G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移动作为牵头公司提出的SBA架构已经被3GPP组织认可为5G核心网络的统一标准架构,中国标准登上世界舞台。光纤的快捷传输优势决定了它必将取代铜缆成为今天和明天的网络传输介质。在“宽带提速、去铜换光”政策的作用下,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使用移动宽带人数高达10亿人次,超越日本、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在技术支持层面,我国的信息传感技术、行业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服务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与生物识别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场景应用层面,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涉及到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医疗、教育、交通、信息、物流、驾驶、银行等各领域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在关键技术层面,我国的基础算法、语言处理与视觉识别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人才储备相对缺乏。网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国发展工业与互联网核心技术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在2017年全球新型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虽然占据51%的份额,但全球人工智能储备方面中国只有5%左右。一方面,由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各行业之间竞争激烈,而掌握国家命脉的互联网信息化产业在人才引进上出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信息产业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来搭建人才培养、人才交流平台,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难以打通壁垒,影响人才专业化的培养与流通。

网络治理没有跟上。我国网络空间的管理体制过去一直存在着多头管理问题,同一块网络区域,其管理部门涉及到安全部门、宣传部门、工信部门等近十多个部门。部门众多看似全面照顾到了网络治理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看似“齐抓共管”的方式存在着隐性弊端,多源头管理、职能交叉紊乱导致网络治理效率低、时效性差。因此,如何尽快形成“统筹协调、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网络核心技术的研发扫清后顾之忧,为网络强国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是当前网信工作发展的重要命题。

优秀人才是网络强国战略的支撑点。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以政策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同时还要建立一系列的刺激奖励机制,打破僵化的体制框架,让高科技人才在各个领域流动起来。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人工智能领域的培养计划“人工智能+X”为例,该计划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教育的交叉融合,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同时打通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挖掘了其他专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力。要打破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的边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从而提升人才科研实干能力。

创新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内在引擎。我国要想完成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蜕变,就要秉持创新精神,将自主创新放到首位。具体而言,首先,要在制度层面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整合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发挥我国在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实现“中国智造”;其次,在科研创新上要关注当前领域的痛点与空白,科研院所与企业要时刻关注我国在建设网络强国之路上亟需的数字技术、软件技术与芯片技术,做到有目标有侧重的创新;最后,要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打通“科学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成果”的壁垒。唯此,才能将创新发展落到实处。

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中国通过网络走向世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互联网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世界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面对风险与挑战,任何国家都要意识到网络空间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建立一个同心发展、通力合作的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才能实现国家间的互利互惠,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红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一丹]
标签: 网络强国   网络技术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