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符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土文化的重构与弘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真正弘扬的必然要求。所以弘扬乡村“家文化”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家文化”是指一个“家”的文化,这里的“家”外延广阔,既包括个人的“家”,又涵盖国家之意,笔者主要是将乡村视为一个“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出现乡村传统文化断代、文明演化断流等问题,造成乡村“空心化”,致使传统乡村失去“家”的味道,未来发展引人担忧。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家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公众重新认识乡村文化,以专业经济合作社为基础,以传承优秀文化为核心,城乡融合进一步加快,乡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家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调和剂”。“家文化”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家风,家风可以展现一个“家”的基本风气,包括传统习惯、道德规范等,家风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恪守,深深影响着后世人的习惯。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乡村发展要遵守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尊崇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具备明辨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只有符合这些特征,乡村建设和发展才能进入到文明阶段,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可以看出,“家文化”核心是家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乡风建设,将家风融入到乡风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让“家文化”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调和剂,让家风、乡风之间融合互动。
重振乡村文明的纽带。“家文化”强调家庭和睦、成员之间互尊互敬,一旦家庭能够和睦相处,乡村和睦也不再遥远。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家文化”对家庭成员进行约束,让乡村变得和谐、和睦。乡村由若干个家庭组成,并且不同家庭之间具有亲属、同胞关系,和谐“家文化”的实现有利于乡村和睦。值得注意的是,“家文化”虽然属于自治方式,但其本质与国家倡导的传统文化建设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家文化”涵盖修身、齐家、治国,能够引导村民立身行道、促进社会和谐。基于此,“家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纽带作用,让乡村文明建设更加高效。
塑造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根基,以农民为主体的融价值观、家族文化、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物质和精神文明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乡村文化的精华与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具有高度一致性,如果能够发挥乡村文化的作用,那么美丽乡村也就能够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要求乡村建设实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人文美,乡村文化建设无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下“家文化”建设的科学路径
树立“家文化”建设意识,培育“家国一体”价值观。“家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强化“家文化”建设,树立“家文化”建设意识。首先,开展“家文化”宣传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部分乡村已经淡忘了“家文化”,应对村民进行“家文化”宣传教育,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样,避免单一的宣讲、讲座等方式,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其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模范典型对乡村“家文化”具有示范作用,乡村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树立敬老模范、和谐夫妻模范等,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更多人民群众,从而形成学习“家文化”的热潮。最后,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开展“家文化”教育理论宣讲之余,利用实践案例引导村民践行“家文化”,让广大村民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家文化”,感受“家文化”对个人、家庭、乡村产生的巨大影响。
探索家庭美德奖励制度,进行党员干部政绩考核。单纯的宣传和教育并不能激起村民学习“家文化”、践行“家文化”的热情,应探索家庭美德奖励制度,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共同促进村民学习“家文化”。同时,应实施党员干部政绩考核,将“家文化”教育活动纳入到年终考核之中,确保领导干部能够充分重视“家文化”教育活动。首先,建立“家文化”学习保障机制。乡村应成立耕读课堂、老年课堂,确保村民能够及时学习“家文化”,为村民学习提供基础性保障,并通过激励的方式调动村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参与耕读课堂领取精美礼品等。其次,注重“家文化”学习引导机制。一直以来,“家文化”学习开展困境主要源自实用性不强,部分农民忙于日常生活,认为“家文化”教育并不会影响和改变生活。因此,需要注重“家文化”学习引导机制,告知农民学习“家文化”的好处和优势,可以从文化娱乐生活入手,将“家文化”融入到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家文化”宣导工作。最后,构建“家文化”激励机制。为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在开展“家文化”教育活动时应给予农民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还可以开展各类“家文化”先进代表评选活动,比如开展“好儿媳”评选、“模范丈夫”评选,对获胜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通过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家文化”建设效能。
制定切实可行的回乡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首先,制定回乡扶持政策。鼓励人口返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回乡政策,比如兴办乡村教育、医疗,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和教育,在良好的环境下更容易进行“家文化”建设。同时,政府应为具有潜力的青年提供创业贷款,降低贷款的利息,并给予适当的启动资金,让青年能够在家乡创业,甚至吸引外部优秀人才进入乡村,助力乡村建设。其次,注重资金、技术引入。青年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单纯依赖乡村政府并不能完全解决,应注重资金和技术的引入,乡村政府应与企业进行合作,将大型企业引入乡镇之中,不仅能够解决乡村就业问题,缓解乡村人口外流,更能让企业带来先进技术,让具有潜力的创业者在企业中淬炼。只有乡村的经济问题得到解决,“家文化”建设才具有前提和基础。最后,消除“等靠要”思想,提高村民综合素质。贫困的根本源自思想,乡村振兴的关键也在于思想,乡村振兴必须要利用“家文化”消除错误思想,提升村民整体素质。政府应激发农民的精气神,引导农民做好分内之事,确保乡村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家文化”建设环境。
(作者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