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安全事故的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将食品预警关口前移,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不良后果。相较国外较为成熟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应及时构建食品安全时空预警大数据服务平台。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源管理、预警分析管理和预警发布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食品安全 预警系统 大数据 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安全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它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鉴于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引发国际食品贸易争端、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因此,开展食品预警研究,为食品安全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早期预警是十分必要的。
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现实意义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是指一套完整的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功能系统。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可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加强政府对重大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针对当前我国食品问题频发的现状,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势在必行。
这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广泛性、偶发性等特点,其后果影响范围广、波及人员多,往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高效的预警系统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障劳动者或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防止公共危机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让我国人民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尤其是老百姓的饮食安全问题,更要将其全面解决。
这是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需要。近些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让消费者感到忧虑与无奈,也使人们对政府的治理能力产生了怀疑,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建立快捷、高效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对于消除公众的忧虑、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树立政府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般来说,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由食品安全预警分析和食品安全预警响应两个子系统组成,前者为后者提供判定的依据,后者则对前者得出的警情警报作出快速反应,采取不同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应急预案。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较早开展了食品安全预警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针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而言,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为主要负责机构。在针对食源性疾病监测方面,美国建立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分子分析型网络等,这些监测系统致力于确保美国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物链”各个环节食品的安全性。此外,美国还建立了症状监测系统,实现预警关口的前移。在欧洲,欧盟成员国间构建了跨国预警机制。早在1970年代后期,欧盟成员国之间就有快速预警系统。至21世纪,欧盟建立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等平台。目前,欧盟已决定RASFF系统未来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家食品安全网(INFOSAN)”合作,逐步将RASFF系统发展成为一个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监测预警作用的食品安全预警巨型网络。
目前我国卫生行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食品为导向的风险监测工作,另一部分是以人群为导向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此外,舆情监测还可作为这两大监测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对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我国政府的各级监管职能部门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分散、孤立、标准不统一;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机理挖掘不充分,现有监测预警系统往往只考虑事件本身和时间的预警,缺乏对主导食品安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考虑,导致预警的时效性差,缺乏前瞻性预判;三是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缺乏有效整合,预测预警效果不理想,无法及时捕捉到食品安全动态变化的早期征兆。
由此可见,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极为紧迫。
食品安全预警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立及运行机理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可快速形成信息采集、传递、处理、预警和决策反馈机制,实现对食品安全种植养殖环节、生产环节、经营环节、进出口环节的全方位监控、有效防御与及时处置,并在整合分析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交流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风险预警。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源管理、预警分析管理和预警发布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首先,信息源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食品风险预警系统数据的采集、存储、更新和补充。信息源管理主要分为监测管理和标准信息管理。监测管理包括数据采集管理和共享交换管理:采集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系统内食品安全监测抽检数据上报、审核等功能;共享交换管理的功能主要是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标准信息管理主要是收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标准、政策等信息,从而实现监测数据的标准化及辅助支撑。
其次,预警分析系统的管理功能主要是基于监测数据和分析模型的决策支撑,为食品安全预警决策提供科学的保障。预警分析管理主要包括指标管理、分析模型管理和专家评估管理。指标管理包括收集和整理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子(涵盖人口、环境、社会、经济、气象、交通、卫生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建立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进而得出反映食品安全态势的指标预警分析。分析模型管理是建立丰富的食品安全分析模型体系,掌握我国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的时空分布及发展变化趋势,为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与控制赢得时间。此外,专家的评估管理能够避免单纯依靠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的缺陷。为此,有必要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并实现预警分析过程中的在线会商,使参与预警分析的专家及相关人员能够实时掌握分析的动态并及时地作出研判。
最后,预警发布系统将发布食品安全的预警信息,并与食品安全相关机构的内部办公系统对接,实现发布的线上编撰、在线审核、终端发布等。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对此,我国主要还应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制作食品安全多维地理信息图谱,即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下覆盖全国主要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时空分布和时空变化驱动力的分区地理信息图谱,这是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的基础。二是建立食品安全时空推理等预警模型,即根据食品安全风险中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因子的时空数据集,使用空间统计的分析法,建立食品安全影响因子作用模型、复杂网络模型和时空推理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可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程度和可能的危害做出预测性推断。三是建立食品安全事件模拟仿真系统,即从致病菌生物特性、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分别对我国不同地理空间区域的食品安全演化趋势和食品安全事件流行风险进行时空推理和预测,定量评估各类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风险阂值对超出预期的风险异常偏高区域进行早期预警。
(作者分别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蓝丽珍、陈博辉等:《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食品安全导刊》,2015年第30期。
②强宇:《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③杨建亮、侯汉平:《冷链物流大数据实时监控优化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6期。
责编/张寒 美编/李祥峰 李月敏(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