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走出城市精神的塑造误区

核心提示: 城市精神是市民文明素养、精神风貌、道德素质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精神表现形式同质化、城市精神表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会弱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风格,消解城市精神的内在气质和独特个性,削弱城市精神的德育功能。要积极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优化城市精神的道德教育功能。

【摘要】城市精神是市民文明素养、精神风貌、道德素质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城市精神表现形式同质化、城市精神表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会弱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风格,消解城市精神的内在气质和独特个性,削弱城市精神的德育功能。要积极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优化城市精神的道德教育功能。

【关键词】城市精神  德育功能  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精神是城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以市民的行为方式、城市人文景观、公共伦理、文化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现象,是城市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品格。城市精神内蕴民主意识、法治精神、道德理想、价值信仰、人文素养等精神品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的道德修养、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感染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为市民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和文化氛围。

城市精神是市民文明素养、精神风貌、道德素质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是市民的文明素养、精神风貌、道德素质、文化习俗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

价值引领:城市精神的道德观念教育功能。城市精神是城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群体精神、集体意识、价值观念等,它能够为市民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促进市民道德教育生活化、大众化。同时,城市精神内蕴时代精神、主流价值观、先进社会文化等,能够培育市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信仰,增进市民的价值共识和情感认同。比如城市精神内含的民主法治、改革创新、公平正义等人文精神,能够促进市民对国际国内形势形成正确认识,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行为约束:城市精神的道德实践教育功能。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集体精神,城市精神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的道德观念,还能够通过政策导向、社会舆论、规范导向等方式对市民的社会活动、行为方式等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城市精神能够以社会舆论、媒体传播等方式形成一种软约束力,将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等内化为市民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发挥对市民的道德教育功能。

意识培养:城市精神的道德修养教育功能。城市精神所内蕴的自由、平等、文明等价值理念,是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集中表达,它能够影响和改造市民的道德信仰、道德人格等,能够培养市民的创新意识、自律意识、理性思维等。比如,一个城市所包含的独特精神内涵、先进时代精神,往往会促进市民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规则意识,提升市民的道德修养,培养市民积极向上的人格。

城市精神培养中存在的同质化、形式化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

我国城市精神塑造起步较晚,部分城市精神培养中存在着同质化、形式化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

城市精神表现形式同质化。城市精神同质化是指一些城市精神的宣传方式、发展模式、表现形式等都趋于雷同,缺乏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当前,城市精神塑造同质化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精神培育和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定位、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等大相径庭,但是城市的物质景观、建筑规划却如出一辙,形成了千城一面、大同小异的城市风格。这些都弱化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风格,消解了城市精神的内在气质和独特个性,削弱了城市精神的德育功能。

城市精神塑造方式不合理。随着知识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许多城市都意识到了城市精神塑造的重要意义,并将城市精神塑造作为城市软实力培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地方对城市精神的提炼不够准确,缺乏创造性、独特性。在城市精神宣传中,部分城市采取投放城市宣传广告、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等方式,或者进行开会学习、市民教育等,要求市民对相关内容“死记硬背”。若不能以隐性、柔性的方式宣传城市精神,就不能将城市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市民生活之中,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城市精神的道德教育功能。

城市精神培育流于形式。在城市精神培育中,部分城市以高楼大厦、主题公园、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市民中心等内容为依托打造城市品牌,想方设法为城市贴上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等标签。反而忽视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在精神、文化教育、精神风貌等内容,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城市精神的德育功能。

塑造城市精神,优化德育功能

在城市价值观及市民意识构建中优化德育功能。城市精神植根于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同时又汲取了先进的时代精神。应当以城市精神传播现代文明思想、主流价值取向、公平正义理念,推进市民道德教育建设。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城市精神塑造,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市民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其次,要以城市精神培养市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公共生活,为城市发展、城市精神塑造建言献策,提升市民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身份认同意识等,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市民,真正让市民成为城市的主人。以城市精神推进城市秩序建设,建构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消解城市发展中的不合理、不和谐因素,为市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在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中优化德育功能。城市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文化,城市精神塑造就是汲取先进文化、融入时代精神、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涵养城市精神,扩充城市精神的先进性、开放性、包容性。城市管理者应当积极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精神的文化吸引力、价值引领力。要从时代文化中提炼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内核,打造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围,为涵养城市精神提供文化土壤。

在城市文化建设活动中优化德育功能。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培育的土壤,也是市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首先,应当加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公共交通、街道景观等人文精神和审美内涵,充分发挥城市人文景观、物质景观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教化功能。打造城市的精神符号、文化标识,塑造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城市精神。其次,应当通过城市公共文化活动涵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精神的文化感染力和价值引领力。城市公共文化活动集聚了各种社会力量,有利于传播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所以,城市管理者应当积极筹办或开展有内涵、有深度的公共文化活动,引导市民充分参与,以公共文化活动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最后,推进城市文化观念、内容和体制创新,为市民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比如,城市管理者应当以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改革的思维看待城市发展,将先进外来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文化精神培育过程,出台有利于城市文化发展的规章制度、文化政策,为城市精神塑造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作者为河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注: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09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宫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精神的融通建构》,《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第5期。

②卢跃青:《试论德育功能与德育实效》,《教育探索》,2001年第4期。

责编/赵橙涔  周小梨(见习)    美编/李祥峰  李月敏(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橙涔]
标签: 误区   精神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