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思忧患而勤勉,常持警惕而砥砺,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这不仅是对过往无数历史经验教训的凝练总结,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处理好各种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怀忧民、忧党、忧国之心,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键词】忧患意识 党员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忧患就是没有了危险意识。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常怀忧患,常持警惕,安则思其危,治则思其乱,存则思其亡。当然,这里的忧患意识绝非消极悲观的暗自神伤,而是积极进取的砥砺奋进。
常怀忧患意识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历史经验的凝练总结
常怀忧患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精髓的吸收与提炼。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忧患意识一直为古代先哲所推崇并将其视作言行规范的重要准则,因此才有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警句名言。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社会,每一个新的朝代诞生之初,建国者们因经历了缔造新朝代的磨难与曲折,通常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一般能够做到艰苦朴素、居安思危。但随着国家的兴盛,成长于和平环境中的后来者往往习惯了承平享受,容易居安不思危。最后,社会矛盾与问题逐渐积累,击碎了太平幻象,即便有力图挽救国家危亡的仁人志士,最终仍旧难以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数前人的惨痛教训印证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惋惜之余,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常怀忧患意识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苦难与压迫经历的反思与警醒。遥想当年,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西方国家在工业化浪潮中迅速发展,清朝统治者却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闭关锁国。最终,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天朝美梦也随之而灭。正如马克思所说:“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在之后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经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山河破碎。对于近代中国衰败的原因,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我们可以发现忧患意识的缺乏是众多学者普遍认可的重要因素。前人面对苦难无暇思考苦难,而后人若不思考苦难,那么苦难必将延续。
常怀忧患意识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在进驻北京时,曾提出“进京赶考”说并强调共产党人决不当李自成,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成为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并得以传承,也促使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放松了对意识形态的掌控,使得一个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轰然瓦解。这一令人惋惜的历史事实告诫我们,任何时候在忧患意识上有些许放松必然会使一个国家的建设事业遭受损失,这对今天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警醒意义。
常怀忧患意识是新时代坚定不移推进伟大事业的现实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更多,要解决的矛盾也更加复杂、尖锐,这就决定了党在执政过程中更需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员个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履行其职责,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现实需要。
常怀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忽视。历史不断证明,执政党在其执政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决定着其是否被人民接受与支持,也决定着其执政的生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充分吸取历史上“人亡政息”的惨痛教训,勇于对自身进行革命。历史如同智者,任何自欺或欺人的行径终将暴露。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方能换取历史与人民的青睐,而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是否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并将其付诸于实践。
常怀忧患意识,是提高党员干部自身修养、提升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是由八千多万共产党员组成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的根本保障。党员作为党组织构成的最重要因素,其素质水平决定了党本身所具有的气质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建设的首要步骤在于党员自身的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对于自身在修养、能力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应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并不断进步。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思民之忧,常思党之忧,常思国之忧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人,关键在党。新时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积极进取的忧患意识,须知忧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同时,忧党方能兴党,忧国方能兴国。
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思民之忧,做表里如一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员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并不是指对自身职位高低、获取利益多少的忧患,而是对自身修养、能力欠缺的忧患。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时刻保持对人民负责的忧患意识,从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学、真用。同时,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
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思党之忧,不计门户私计,做忠诚于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便时刻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唯持其公,方见其大。今天,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自己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的使命与责任。面对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现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明白,如果视若无睹,那么衰败的趋势必将形成于因循,积重难返的苦果也必将落到每一个党员身上。因此,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真正从内心深处常思党之忧,以谋党之发展,图党之壮大。
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思国之忧,做为国为民的民族脊梁。忧国便是忧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始终忧民之所忧,虑民之所虑。实际上,共产党员忧党的最终归属仍旧在于忧国忧民,这不仅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自身信仰深处迸发出的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更是当代共产党员在其位应当尽力所谋的职责与义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与使命不仅昭示着目标与希望,更加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唯有忧患方能沉思、谋划,以求胜利而图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当常以忧警惕厉检于心,唯有常以此勉励,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凌伟强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
责编/姜成 美编/杨玲玲 史航(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