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创新力度。目前,推动道德文化、生态文化以及科技文化的协同发展能够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加新鲜的文化血液,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关键词】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下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第六篇当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构建和谐美丽乡村为目标,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策略的有效落实。另外,《规划》还进一步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乡村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为现阶段工作提供了依据。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当前要紧抓乡村文化建设创新,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乡村文化创新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乡村文化是特定区域人民群众思想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推动乡村建设的基础。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离不了乡村文化的支持,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能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乡村文化创新推动了传统乡村建设发展思路改革。传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导致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不足,乡村建设发展理念也停留在传统农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当中,经济发展落后,发展理念陈旧。文化是一种生产力,乡村文化的停滞不前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创新乡村文化能够为乡村建设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提升农业附属产业生产力与管理水平,在农村地区开辟现代化发展新途径,转变农村人口对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传统认知,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乡村文化创新是开发乡村建设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文化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正逐步扩大,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和谐美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必须要融入到区域宏观经济格局当中才能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乡村文化创新能够激发乡村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命力,实现资源的市场化转型,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
创新乡村道德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之下,乡村道德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由于历史、经济条件以及地域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乡村道德文化建设仍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阻碍乡村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应当创新乡村道德文化建设。
巩固核心价值观主阵地,提升乡村地区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道德的基础,明确了道德建设的方向。乡村道德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要义为出发点,全面提升乡村地区公民整体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建设氛围。
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乡村道德内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道德哲学,当前乡村道德文化建设要吸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唤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生命力,丰富乡村道德内涵。具体来说,要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倡导的道德诚信、互相尊重、团结邻里等经典思想的宣传与教育,以传统文化滋养乡村人民的道德品质。
倡导以德治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治理要擅于利用道德的约束作用,以道德约束居民行为,法治与德治并重。相对于法治,德治在乡村治理中依然有相当的约束力,既能有效弥补法律空白,也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乡村人民的思想发展与行为实践。以德治乡要充分发扬道德的引导作用,构建道德评判引导机制,利用道德舆论引导人民群众规范自身行为,调解邻里纠纷,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和谐美丽乡村
构建生态宜居环境是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乡村要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以生态文化为先导重塑乡村生态环境,走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
注重绿色发展与文化环境塑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新格局。我们必须要抓住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目标,认清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塑造乡村绿色发展文化环境,以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引导乡村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
为此,地方政府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宣传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与政策执行力度,引导乡村产业发展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保知识教育,提升居民生态环保意识与能力,确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民心,让每个居民都成为绿色发展的倡导者。
发挥生态文化经济价值,引领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化只有融入到经济建设当中才能发挥自身价值,在引领和谐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塑造全方位的生态文化新格局。为此,和谐美丽乡村建设一是要以生态文化助推乡村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发挥生态文化引导作用,满足消费者的生态需求,提升产业附加值,例如可以增加天然无公害蔬菜、农产品种植面积,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创新文化资源利用路径,构建新型生态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乡村居民科技文化素养
乡村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薄弱、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影响了和谐美丽乡村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乡村经济发展技术落后与人才紧缺问题,我国应当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走科教兴乡之路,培养乡村地区科技文化。
提升科普教育力度,提高乡村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乡村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关乎乡村科技文化建设的成效,也影响着和谐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科学文化素养偏低,无法满足和谐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此,当前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为农村居民接受现代科技文化提供必要的途径。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等方式加强现代科技文明宣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科普教育形式,将科技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与生产当中,提升科技文化对农村居民的感染力。例如,可以针对农村居民介绍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情况、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等等。
以学校教育为依托,强化科技文化在乡村地区的全面渗透。教育是解决区域科技文化薄弱的根本手段,乡村地区科技文化培养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将现代科技文化渗透到乡村的各个角落,为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人才。为此,当前政府部门一是要认识到教育对乡村科技文化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地区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破解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优质师资供给 。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让教师专注于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教师聘任、评价与流动机制,激发师资队伍活力,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科技文化的普及做好师资服务。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天津乡土文化传承困境、机制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JGL18-03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宫学芬:《乡村振兴,路在何方——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人民论坛》,2018年第12期。
②雷家军:《中国乡村文化十大关系论纲》,《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6期。
责编/潘丽莉 胡秀文(见习)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