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新时代白银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白银作为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素有“铜城”之称,从古至今一直围绕矿产资源做文章。早在汉代就有在白银采矿取金的记载,到明朝洪武年间,官方还设立了专门的采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积销金城”的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白银拉开了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序幕,曾创造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的辉煌业绩。然而,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量的日益减少,白银“依矿办企业、依企业卖原料”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急需我们把准新时代脉搏,主动作为,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具体来说,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动能转换:

由靠山吃山转向靠水吃水

过去白银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方向也都集中在沿山一带,紧跟矿产资源兴办企业、依托企业发展城市,可以说是典型的靠山发展城市。但由于全市探明资源的减少和粗放式的生产,矿产资源日趋枯竭,接续产业发展缓慢,影响和制约了白银的跨越发展。而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向,即由不可再生资源向可再生资源转变。

在白银,黄河横贯258公里,水资源丰富,为发展灌溉农业、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白银未来发展的第一大动能。白银要立足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和独特自然景观,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品牌农业为方向,打造一批沿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及田园综合体,努力构建生产要素集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沿黄优势经济“金丝带”。目前,白银围绕黄河水资源打造的以“花村•顾家善”“乡坊•强湾村”、富坪新坪“花儿新村”、黄河石林特色小镇、水川康养小镇、平川陶瓷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同时,白银还成功举办了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暨黄河石林国际马拉松赛、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白银区“六朵金花”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旅游节会。由此可见,黄河水资源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

由争夺资源转向抢占人才

以往白银的发展都是先有矿产资源,才陆续聚集人气,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矿藏资源的枯竭,现有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发展的难题。只有转向高科技企业,才能求得白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技术、高技术需要高人才,人才将成为白银未来发展的根本动能、第一战略资源。为此,从白银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出发,白银市提出打造一支由“旗舰、航母、千帆”组成的人才联合舰队,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旗舰”就是高端人才,以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为重点,依托院士的高超技术和团队资源,通过具体项目的实际参与,开展研发转化,以此培养一支行业领域覆盖全面的高端领军人才队伍,到2019年底,力争引进院士30名,使之成为白银人才大军的一面旗帜。“航母”就是归根人才,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建立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人才大数据白银工作站,通过线上线下对接,打造人才超市,在全国专享私有云计算和人才数据,使之成为白银的最强大脑,届时白银的企事业都可以从中找到需要的专业技术服务。“千帆”就是本土人才,按照100名的总规模,逐步建立一支首席专家队伍,落实津贴、补助、疗养、专题片、学术会议等五大待遇,为行业树立标杆,使他们成为白银的“院士”。同时,深化万名人才扶贫行动,在贫困村培训1万名技术人才,非贫困村培训2万名技术人才,通过一个实用技术人才带动两户以上邻里脱贫致富,到2019年,争取10万农户靠乡土人才走上小康之路。

由矿产提取转向循环利用

白银工业特征明显,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较多,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化工等一些主导产业具有规模优势。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废渣、废水,而这些废料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不能直接排放,加之受技术、人才等因素制约,这些废料排放不及时,聚集量逐年增加,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生态环境。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需要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由单一矿产提取转向循环利用,这将是我市转型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动能。

白银以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从以前固有的矿产提取向构建产业循环链条转变,完善“废料—提炼—新型化工”产业链。通过废渣、废水的提炼,不断延伸催生下游企业,建立符合白银经济发展的循环产业体系,从根本解决工业环保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立足银光公司光气技术,加快氢气岛建设,依托靖煤公司产能优势,推进煤化工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彻底改变工业链条横向不连接、纵向不贯通的现状。此外,要以军民融合创新区建设为载体,谋划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项目,加快“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积极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由传统资源转向新型资源

一直以来,白银都是依靠开采铜、铅、锌等矿产资源,进行初级产品加工,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这种传统发展模式受矿藏量的制约,含量高的时候经济效益可观,匮乏时经济社会发展则将陷入困境,这是白银转型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度挖掘自身新型资源,通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资源企业,形成白银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白银未来新动能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这方面,凹凸棒是一个典型的新型资源,其在白银地区不仅储量大,而且有着与世界各地凹凸棒石不同的独特性,但由于凹凸棒属新型资源,社会公众对其了解甚少,加之行业地位尚处边缘,所以利用率还在初级阶段。未来我们要加大对凹凸棒这一新型资源的研发与应用力度,积极引育精通凹凸棒的专业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开发适合白银资源特色的产品,推动白银经济转型发展。

另外,我市拥有大量的盐碱地,改良和利用好这些盐碱地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带来社会效益。目前,盐碱地养虾、养蟹已获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环保效益,老百姓也从中初步尝到了甜头。盐碱地还有一个更大资源就是含量很高的硒元素,它是抗癌最重要的一种元素,所以这也是我们未来新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为此,要加大盐碱地硒元素的开发力度,坚持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相结合,提高硒元素的利用率,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多产出含“硒”的西瓜、枸杞、大米等产品,让硒成为白银的另一个发展动能。

由灰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

过去,白银一直采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部分企业由于环保意识差,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排放“三废”不达标,一度使白银的天空灰暗失色。如果一味只求经济利益,不抓环保绿化,就会失去发展的后劲。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置动能,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保障,实施生态治理,使绿水青山产生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宜居、宜业、宜养、宜游成为白银的新名片。

一要注重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对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传统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进行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围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重点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中医中药、通道物流等产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白银绿色发展崛起步伐。二要着力构筑生态屏障,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以寿鹿山、哈思山、华家岭等天然林区为重点的生态屏障建设,着力打造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和沿黄绿色生态产业带、金沟河等通黄河道观光绿化带、重点道路生态绿化带,推动形成“两屏三带”生态保障新格局。三要切实加强生态治理,聚焦工业点源治理、施工工地防尘、工业企业废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土壤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防治举措,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四治三改”(“四治”即治乱、治脏、治污、治堵,“三改”即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大力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最有颜值城市品牌。

由传统农业转向有机农业

长期以来,白银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业一直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土地产出率不高,经济收入低下。面对这种状况,急需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靠质量变革来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虽然白银地处黄土高原,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但这些独特的地理、气候、耕地条件为发展干旱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基础。未来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些自然资源,在有机和绿色两个标准上做文章,将传统农业转变为有机农业,把农产品变为保健品。

一是突出品牌化,围绕大枣、枸杞、小杂粮、马铃薯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打造一批“银字号”著名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白银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突出规模化,引进高科技企业与当地优质农产品资源高位“嫁接”,引导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提升农产品整体水平。三是突出现代化,用大农业、全产业链、集约化经营、“互联网+农业”等现代思维改造传统农业,积极引入农业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全力挖掘乡村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使农业由产粮变为保健品的有机产品基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白银紧紧抓住并切实把握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机遇,实干担当、积极作为,把六个新动能连续不断抓下去,就一定能迈上新台阶,就一定能开创新时代白银跨越发展的新境界。

【本文作者为中共白银市委书记】

责编:贺胜兰 / 杨 阳(见习)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白银市   动能   新旧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