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充分认识“优秀企业家精神”中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质,要勇于扫清一些是似而非的糊涂认识,要在民营企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方面旗帜鲜明地给予更多鼓励、更强支持和更好服务。
承认优秀企业家是风险承担者,配置社会生产要素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民营企业家来实现。转化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要通盘谋划、紧紧掌握统筹科技、资金、资源、购和销、供应链、服务等环节;依据自己的判断,预测、洞悉社会预期,洞察市场和产业发展方向,进而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民营企业家是出资人,也是资本所有者、资源组织者、创新实践者、生产领导者、研发主导者、科技转化者、财富创造者和责任担当者,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优秀民营企业家的领导力、创造力、创新力、冒险精神、永不满足精神、人才意识、抢拼意识、速度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等自身内功和综合素质,明显有别于其他社会各阶层人士,值得全社会珍惜、尊重和学习。
促进民营企业家增强配置生产要素能力,要充分尊重保护民营企业家主体性创造力,并为之提供更好更周详的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培育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动能支撑发展,全面开发智能经济等各种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为企业注入持续动力和发展动能。另外,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优秀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是一致的,“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全力打造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制造精益化的“三化企业”,通过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集成,把产品定制化、制造柔性化、质量标准化融为一体,打造中国制造的世界品质、全球品牌。
由此,要理解和宽容民营企业家是风险承担者。企业家的工作是总体性的、决定性的,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么营销,都是产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把控这些因素、承受这些因素结果的是企业家。企业家只要做事,投入生产,面向市场,就是有风险的,就不会是包盈不赔的。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全球化发展的政治、文化风险尤甚,区别只在于风险的大小、风险到来的快慢、风险的可测可控和不可测不可控。
促进民营企业化解各类风险,必须承认民营企业家与风险同在的属性并营造宽容、容错纠错的良好鼓励机制。实体经济普遍负债率比较高,要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实体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出实招。要降低负债率,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特别是提升经营效率;另一方面,要增加企业的资本金,而资本金的获得主要靠股权融资。要尽快完善、完成证券法的修订,通过资本市场来增加企业的股权融资,从而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要降低基础设施服务费用。我国的基础设施是最完备的,包括高速公路、高铁、电信和高速互联网的覆盖,以及电量稳定的供应。这是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收费标准还偏高,应酌情逐步降低相关生产成本。
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
倡导创新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创新既是对既存产品持续不断加以改良的连续型创新,也是对以颠覆既存产品价值为前提的创造全新价值的创新。创新,主要是要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并且获得技术的话语权。特别是对于涉及当代生产的产品而言,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最重要手段。
创新是企业家的“内在因素”,是民营企业家的灵魂,是创造更多财富贡献社会的强烈冲动和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家创新是独特的“这一个”,是无可替代的。优秀企业家看到的产业前景是大部分人所不能看到的,因为企业家的创新不是可以靠统计数据或者经验推算、估摸出来的,更不是推理运算得来的。如果是这样,社会就不需要一个个独具个性和创造力的民营企业家了,而只需要政府把企业当工厂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指挥各个行业生产就行了。
民营企业家与企业创新生命同在,创新主体是企业家。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要充分尊重珍惜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并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要更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要促进企业科学谋划长期发展路径,对基础研究加以重视,改变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的问题,使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要发掘、宣传好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型领军民营企业典型,促进全面开发各种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为企业注入持续动力和发展动能;要鼓励、协助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引导各种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教资源技术创新成效更快更好落地见效。
倡导民营企业成为协调发展主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在要素”,是携手共进的兄弟关系,而不是水火不容的排斥关系。因此,未来更要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从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产业链的完整性来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协调发展的主动作用。
促进民营企业发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协调国有企业发展的主动作用。振兴东北,关键是要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重振雄风,使其成为新动能而不是负资产,以优秀民营企业为主体重组亏损国有企业是有效办法;进一步促进军民整合发展,促进先进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大步进入武器装备建设领域,并成为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促进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民营企业抓住数字经济重大机遇并继续成为引领者,使传统的制造业、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更大规模经济优势、更大范围经济优势、更快速度经济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和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的新经济领先优势;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引领新商业模式,不断启动、撬动消费新市场的开拓性作用,更好地协调我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的良性促进关系。
促进民营企业做绿色环保责任者
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为以人民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
一方面,地方政府竞争使其具有“泛企业家精神”,引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竞争的压力使许多环保问题出在民营企业身上,根子在地方政府。协调好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确实是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要污染的GDP”,这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需要政商同力正方向解决,绿色环保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必须协调化解发展和环保的尖锐矛盾,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一闭了之。政府开出“精准帮扶+强化督查”的“药方”整治,企业则应积极主动调整转型、加大环保自我治理力度,为企业创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腾出较大空间。
促进民营企业的绿色环保,要用积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再生环保生产方式。首先,必须在环保问题上严苛问责,绝不松懈。环保部门及工商联要充分发挥作用,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宣传好环保先进典型、典型引路。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选人用人上要加大环保考核权重,以避免代表性人士产生社会负作用。同时,要谋在长远、功在日常,要协调地方、企业和商会以及科研机构的环保力量,针对一些优秀企业依然存在的突出环保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学习国有企业的环保长处和做法,对症下药,用科学技术的办法、再生资源和可循环的企业生产方式解决污染矛盾,化废为宝,解决环保公益性和企业利润性的问题,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循环再利用的民营企业发展新路。
鼓励优秀民营企业“走出去”成为全球化企业
优秀民营企业家一定是具备全球视野的,如果百度的人工智能研究仅限于国内的人工智能研究,那怎么可能跟世界接轨呢?如果华为的手机只局限于国内市场,那又怎么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高科技带来的结果是,谁能引领一项新技术,谁就能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企业。
不管企业坐落在哪个角落,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思考企业发展。民营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最能了解和把握全球经济的危机,也最清楚全球化的机遇。在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的势态面前,要以更深层的全球化进行产业链和资源整合融合,实现我国“头部产业”对全球的产业链控制,通过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布局,利用海外资源巩固行业优势。
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在于产品必须面向全球市场,参与国际市场贸易。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市场竞争倒逼创新。如果企业闭关于国内一地一城的市场,很可能会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宠爱”下丧失生命力、市场征服力,沦落为小摊贩。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占制高点,必须“走出去”融入全球市场发展。
优秀民营企业的实践表明,企业今天不国际化、全球化,明天就会成为别人国际化、全球化的一部分。只有全球定位,整合国际国内的市场、资源、资本,才能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只有参与全球技术与市场的同台竞技,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只有拥有引领世界的技术,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主动。
促进民营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全球化发展,要珍惜爱护民营企业家对外开拓的成果,并为之提供后勤保障、企业保险和外事保护等多方面支持。鼓励国内企业加深对国际投资保险机构和保险规范的认知,用好用足国际投资保险额度;强化并规范公共保险机构政策性功能,鼓励强化我国海外投资保险业务,设立多样化、针对性强的险种,实现与海外投资需求相匹配的保险范围;鼓励更多中介机构为国内企业提供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服务;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境外投资行为有法可依,从而保证中国“走出去”战略健康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承担责任做“共同富裕”构建者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企业,做大蛋糕、促进就业、承担企业责任,为企业管理团队、专家人才、员工及产业链、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全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形成“八方共赢”“先富带后富”的“共富”拉动力量。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事业及社会慈善事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的重要力量,是“共同富裕”社会财富结构的重要主体。民营经济越发展壮大,就越能彻底消灭贫困,越能创造财富促进我国中等收入人群不断扩大。
丰富民营企业落实相关政策的“共享”内涵,进一步促进“先富带后富”的经济社会发展本义。通过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企业群体间的财富共享;通过进一步推动“双关爱”企业文化建设及建立员工购买股票、持股及其它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成长的同步共享;通过企业家后代继承和遗产税平衡财富,使社会合理“分得”企业家本身的资本收入;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发挥“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主体积极作用;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贫济困、共同富裕”光彩精神,积极投身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活动和光彩事业,通过产业扶贫、造血扶贫,对低收入人群、“后富”群体、社会弱势群体和贫困乡村“扶贫”“扶志”“扶智”并举,实现“先富带后富”、真正脱贫。
全社会都要保护、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
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出台对民营企业创新合适的、针对性强的支持措施,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全社会必须更好、更积极地认识、接纳民营企业家,甘苦与共、精神同在,更有力地保护、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高质量发展。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根本在于以法律为底线确立政商关系框架,“政商”关系要“清”而“亲”,为政者必须要弘扬、严守契约精神,依法办事、依法相处。创新发展的主体环境构建者是“政”,涉及保护企业家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也涉及制度建设、方针政策、反腐力度、金融支持、地产供给、产权保护、财税减让、人事招引培育、招商与投资及对民营企业家的真正尊重惜护。扫除“清”而不“亲”的庸政怠政懈政之态,构建好“清”而“亲”的政商关系,就要做推动和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店小二”,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认真分析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下好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先手棋”。
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公正法治环境
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及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契约精神主导市场交易,同时要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加大惩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背信损害企业利益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的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另外对创新发展促进改革进程最终宏观层面证明是突破制度机制束缚的先行先试之事,不得纠缠企业微观行为秋后算账以“原罪”论处。此外,要形成法律的预期性理解、宽容机制,必须对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的一些创新行为给予足够的宽容理解,留出预期空间。
营造全社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文化氛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当前形势下,既反对“国退民进”的私有化邪论,也反对“国进民退”的民营经济“离场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创新创造的文化环境,激励民营企业家创新发展并通过优秀企业家精神影响社会各界继续努力拼搏,使创业创新创富成为全社会推崇的价值导向,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目前,从中央到省、市两年一次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评选和表彰,仅限于统战、工商联系统之内,并没有面向全社会进行表彰和肯定,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贡献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应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定位落在实处,使民营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内在要素”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为此,建议参照全国科技大会的规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定期召开全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肯定民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竞争的先锋作用和重大贡献,肯定他们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给予民营企业家群体以认同、肯定和荣誉,由此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切实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使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本文得到了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院长,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陈东博士的指点帮助,在此鸣谢】
责编:赵鑫洋 / 杨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