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南宁一北部湾经济区现代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

南宁是泛北部湾的核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地理优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优势,做好城市职能定位,推进南宁区位优势发展和建设。南宁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目标,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等重大机遇,推进要素集聚,强化国际合作、金融服务、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五象新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根据南宁的发展定位,将来有可能成为超大城市,这就意味着南宁将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南宁居住就业。近年来,南宁极力打造“休闲之都”、“宜居之城”、“中国绿谷”等城市名片,南宁以其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气候以及和谐包容的城市氛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来此工作生活。

如何将“休闲宜居”的城市名片与城市主导产业相结合,同时利用南宁的区位优势来进行突显。主导产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南宁目前已经建成20多个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主要产业以制糖、造纸、铝加工、食品、烟草、机械、物流、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为主。这些产业零散的分布在南宁市12个行政区和20多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除“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等少数几个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比较鲜明突出、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之外,南宁市其他行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缺乏主导产业和产业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导致了南宁市各主要产业过于分散、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显著、产业特色不鲜明。从加强城市名片的长远考虑,南宁极力打造“休闲之都”、“宜居之城”、“中国绿谷”等城市名片,但是从南宁目前的产业布局来看,主要以生物制药、机械加工、食品加工、铝材深加工、信息技术等产业为主,未能体突显“休闲、宜居以及绿色”的城市特色。产业集聚度不够表现在南宁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部分的工业园区都把制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而机械制造产业则成为高新区、良庆开发区、经开区、东盟开发区、六景工业园这五大工业园和开发区的发展产业,相同、相似的主导产业定位,使得各个工业园和开发区的产业发展雷同现象比较突出,使各个工业园和开发区不能有效形成错位发展的局面;而同一产业分散分布于各工业园和开发区之中,必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规模小和产业集聚效应差的结果。针对南宁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集聚度不高的现状,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发挥已有优势,精准施策。

发展环保产业,建设宜居南宁

“宜居”作为南宁的城市标签,除了优良的城市环境外,在产业结构上也应有所显现。目前,南宁市几个主要园区的主导产业包括:生物工程及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与机电产品制造、食品加工、铝材深加工及现代物流等。南宁目前的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主要是围绕南宁原有的工业企业(如南南铝业)以及招商引资进驻企业形成。各个产业优势不明显,且分散在各个园区,集聚度不够。为体现南宁“宜居”的城市特点,建议设立环保科技园,地点可选在南宁至北海、防城、钦州中间地段,如选在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南晓镇附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南宁环保科技园可定位为“产、城、人”融合的高科技节能环保产业综合园区,以节能环保研发基地的建设经营为基础,广泛引进中外节能环保行业优秀企业和高端科研机构入驻,建设集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示范、展示、成果转化、交易等于一体的国际节能环保科技服务平台。在科技园内,力求建立一批技术先进、配套完整、功能齐全、综合集成、相互衔接、运行规范的开放式技术平台,积极扶持环保科技园区与相关高校研发机构及企业共建符合园区专业特点的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应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的环保基地,建设一批如博世科、桂润、鸿生源、益江环保等全国一流的环保企业,做大做强环保创新型企业,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落后地区弯道超车,成为引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环保创新基地,力争成为全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环保技术研发和生态治理互动平台,名副其实的环保产业“硅谷”,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环保产业链、价值链。

营造技术创新环境,通过科技园的建设,引进中科院、大学等国内外在环保相关学科实力较强的大学院校,在南宁合作办学,也可在南宁创办中国首个环北部湾经济区环保科技大学,培养本地环保专业人才,打造环保智库。支持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环保技术研究,培养环保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合作,联合培养产业化人才,并给予一定经费补助。聚集环保高端人才,定期到国内环保人才、企业密集地区进行宣讲或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增加南宁在环保领域的知名度,对引进的博士后在薪酬补贴、出入境、子女入学等方面参照高层次人才政策给予优惠,使南宁成为中国环保科技创业、工作的首选地。孵化特色环保企业,对新注册的环保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以及场租优惠,允许一定期限内免费使用公共研发平台,优先提供人才公寓租赁等,使南宁成为环保行业创业热土,集聚大批环保技术人才。打造环保产业“硅谷”,从国内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等)、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际发达地区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环保企业、引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广西国际环保技术转移中心暨产业服务基地”等服务平台落户科技园,以“老带新”辐射带动新企业快速成长,着力建设高端创新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和快速转化的高新环保科技企业集群,打造环保产业价值链全过程创新服务平台,成为西南地区及东盟各国的环保产业“硅谷”。

积极利用区位优势,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及文化集聚区

从落实国家战略来看,南宁市要充分利用“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位优势,要立足中国-东盟合作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中央对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广泛开展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东盟十国的交流协作,深入的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此背景下,南宁还应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接欧美日韩等经济体先进生产力,以东盟等新兴市场需求为方向,可通过提供免费土地使用权、免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吸引更多优势企业进驻南宁,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及投资环境,提高南宁吸引外资的竞争力,使南宁成为中外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产业集聚区。南宁要突出产业支撑,提升“南宁渠道”影响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落实“三大定位”中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目前,南宁已经设立中国-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药、轻纺制鞋、机械制造等产业,同时还兼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特色农业观光等项目。将来还应将其园区内产业进行升级拓展,努力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新平台区。为更好的发挥中国-东盟经济开发区新平台的作用,建议全国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在东盟开发区中设立面向东盟国家的产业基地,以东盟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制造业基地。随着南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与东盟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互促,使得各类产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流通更加高效和快捷。另外,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新契机,中国与东盟国家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依托文化产生集聚效应,可以在五象新区规划建立中国—东盟文化博物馆,形成一个稳定、繁荣、一体化的文化格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已有数千年历史,这种深厚的渊源可推动新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加强不同国家间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特质的互通,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形成一张独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

利用本地特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南宁为亚热带城市,盛产亚热带水果等农作物。南宁各个区县可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果种植,重点建设甘蔗、龙眼、荔枝、芒果、香蕉等亚热带水果。同时对水果进行深加工,在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同时将农副产品出口往东南亚及全国各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且产品丰富的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路线,建立大型果蔬保鲜配送加工中心,形成以保鲜、果汁和罐头加工为主导的果蔬加工产业链,打造南宁“绿城果都”的城市名片。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但是一直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缺乏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下游产品,产业链段。建议在未来可大力开发食糖精深加工产品生产,重点开发精制糖等深加工,以糖果休闲食品产业链为主线,整合糖果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资源,通过打造“中国糖城”,促进糖果产业链发展。在建设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代化工业强市目标的指引下,南宁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环保产业、电子信息),同时巩固提升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高科技产业,还应改造和重振传统食品工业。南宁罐头食品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取得产销量全国第二的辉煌业绩,如今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通过东盟产业集聚的平台,再创当年的辉煌。南宁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创建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的区域品牌建设,对于“铁鸟”酱油、“荷花”味精等南宁当年的知名品牌产品,也应重新给予扶持和重振,形成南宁的特色产业群。

(作者:南宁市良庆区环保局局长 徐向东)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南宁   新兴   优势产业   北部湾   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