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使全球与地区的力量对比更趋均衡,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强化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 ,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次活跃起来。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世界政治意义 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经过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改革开放成绩斐然: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由此,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发展更需要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不仅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尽管这方面意义巨大,而且具有重大的世界政治意义,并因此强化了其经济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使全球与地区的力量对比更趋均衡,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国家力量对比决定着全球与地区格局的基本形态、内部规则和运行逻辑,并对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产生直接影响。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全球格局是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峙。尽管有中美苏“大三角”之说,中国在国际事务里面也有足够分量,但那主要“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实际上,“中国本来是个穷国”。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进出口总额也仅为206亿美元。冷战结束之初,中国仅是“多强”中并不算起眼的一员,1991年中国GDP总量仅为美国的6.7%,日本的11.9%。然而,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速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并使一些西方观察家的预言先后破产。
自1978年以来,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1992年以后,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而进入经济增长快车道。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法治体系不断健全,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在全球层面上,中国国力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国力日益接近,与英法等传统大国国力的差距逐渐缩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西方传统大国主导全球格局的态势,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体系变革的方向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观察家已经承认:由于西方在技术、军事以及经济上的相对优势逐渐丧失,其政治实力的基础遭到严重侵蚀,因此几个世纪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日子行将结束;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发展方向明确的中国的崛起,则使得全球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
人们发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日益自信,在国际舞台上空前活跃,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诸多重大议题中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倡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不断增强。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也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状况,使得该地区事务特别是安全事务不再完全由以美国为中心的各种同盟所主导,中国塑造地区安全格局的能力持续上升。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起飞’又为整个东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动力和新鲜经验”,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东亚地区国家实力的普遍性提升,并进一步提升了东亚地区国家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强化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选择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基于这一国家身份界定,中国改革开放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意义是多方面。
首先,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加深了彼此的传统友谊,在强化双方经济依存度的同时,也在强化着双方的政治互信度,“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顺理成章地被确立为当今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着力打造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把中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促进世界多个发展中心的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强大促进作用。
其次,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力的不断增强,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强化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这对于推进世界多极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如此,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还大大提升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能力。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为例,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郑重宣布:为推动“八大行动”顺利实施,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其中包括提供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这样大的援助规模,没有强大国力支撑是做不到的,也是难以为继的。
最后,中国改革开放还为促进发展中国家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典范。中国改革开放是完全自主性的,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实施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而自主性发展对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十分关键。曾几何时,以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基底的“华盛顿共识”成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模板,但近年来,这种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先后折戟,部分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个别国家甚至陷入内战状态。
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有识之士开始对本国既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认识到了实施独立自主的“本土”方案对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进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的特殊重要性,认识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独特经验的重要参考价值。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改革开放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在对外开放进程中日益融入现行国际体系的中国,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以及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大力推动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努力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世界的共鸣点,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始终保持开放、透明、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二十国集团各成员的沟通和协调,巩固其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的地位。中国牵头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大力弘扬“上海精神”,为地区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中国加强亚信、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机制的建设,推动整合地区自由贸易谈判架构,以经济纽带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国加大对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的参与,使这些领域的国际秩序更加稳定,从而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经过4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本质上讲,中国发展模式就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典范,它对面临各种治理难题的当今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程度的借鉴价值。以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贫困治理也即减贫问题为例。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标准(每人每天的收入不足1.9国际美元),1981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为8.78亿,占同期全球贫困人口总数(18.93亿)的46.38 %。30余年来,经过多年持续的扶贫开发,中国绝对贫困人口总数持续下降,2013年为2517万(同期全球绝对贫困人口为7.66亿)。简言之,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高达75.7%,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于中国在贫困治理中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具体路径,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改革开放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次活跃起来
改革开放在“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的同时,也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次活跃起来。1989年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易帜,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空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锐减到5个,且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些以苏联为榜样的发展中国家则纷纷改弦更张,寻找其他形态的发展道路。在西方国家一度十分活跃的共产党或自行解散、或改变名称,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也都陷入低潮,除中国共产党外的全球共产党员人数从4400万锐减到1100万左右。于是,社会主义“失败论”甚至“终结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面对这样一种严峻局面,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指出:“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希望。”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九大,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成为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反复申明的理念;“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信念。正是秉持这种信念及制定和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战略和政策,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塑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而这一切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增添了新动力、展现了新气象、开拓了新视野。
当前,东欧、拉美等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再度复兴,相关政党或组织先后提出了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社群社会主义”的倡议,积极进行着“另一个世界”“替代资本主义”的新尝试;欧美发达国家的共产党经过抗争均已获得合法地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剧烈变革并试图用创新手段实现变革的欧洲激进左翼已拥有60多个政党和组织的规模;1992年开始举办的“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和1998年开始举办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成为每一年度各国共产党交流思想观点和工作经验的平台。总之,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论断:“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站在了新起点上,通往未来的道路依然不会平坦。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仍将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仍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总体工作思路,我们坚信中国发展必将保持良好势头,并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蔡昉:《中国发展经验的世界意义》,《经济研究》,2017年第11期。
④王怀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
责编/高骊 谢帅(见习)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