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随着媒体传播格局的重构,新闻舆论生态也发生重大变化,新闻观发展面临着真实性、公共性、宣传性和专业性被冲击和消解的风险。深入认识、坚守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有效保障新闻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党性原则  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已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中,其巨大的内生变革动力不断调整和重塑着新闻传播体系的架构与格局。原有的媒体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新型传播业态迅速出现和成长,社会舆论传播主体日趋多元,舆论传播样式愈发创新,舆论传播内容更为丰富,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愈发激烈。因此,厘清并深入认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新闻观,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树立起正确的新闻观,对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摒弃和批驳错误思想、有效开展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意义重大。

=

我国新闻观当前面临的新问题

虚假信息冲击真实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无论何种新闻观,真实性都是首要和最根本的原则要求,脱离了真实,新闻也就无从谈起。新媒体在赋予新闻信息传播多重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网络空间中的谣言、假新闻等虚假信息泛滥,这与时下的“眼球经济”导向不无关系,不断冲击着新闻观的真实性底线。

资本介入消解公共性。随着我国传媒行业对资本进入逐步放宽限制,一些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等商业性资本开始介入我国传媒领域,并不断尝试渗透至新闻传播专业领域中。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标的商业主义新闻观呈抬头扩张之势,资本借助其在传媒领域的影响力大肆宣扬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内容,不断挤压和侵蚀新闻舆论工作空间,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来获取商业利益。新闻舆论工作的公共性被持续消解,这与我国主流新闻观将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明显相悖。

多元思潮扰乱宣传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利益关系愈发复杂多样,社会中各种矛盾也日益突出,加之外部环境形势复杂严峻。在此条件下,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并借助新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性,在网络空间交流交锋相互激荡,在社会中产生巨大影响。然而,这却严重扰乱了我国主流新闻观的宣传性,一些负面声音对社会主流话语作出抗衡,并有凌驾其上取而代之之势,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技术赋权挑战专业性。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易得性、便捷性、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多种特性,为民众实现自我赋权提供了便利条件。至此,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以往精英垄断话语权的时代已然被取代,话语权逐渐转移至普通民众。但是,技术赋权行为对专业主义新闻观等提出了挑战,出现了民众设置新闻媒体议题的现象。同时,一些自媒体在信息的即时性和深度性方面也开始比肩甚至超越专业新闻媒体,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新闻传播活动等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所形成的总的思想观念体系,进而用于指导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发展、充实、创新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明确要求认真坚守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来看,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保障。

坚持舆论导向原则。在具体开展新闻舆论工作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我们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作为舆论中最具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其宣扬的舆论导向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强化和放大作用而影响公众判断,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原则,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基于新闻事实,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与报道,要建立在对新闻事实准确、全面和辩证认识的基础上,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

坚持融合创新原则。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在媒体领域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体发展、优势互补。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理念、手段,是在新形势下有效应对媒体格局变革和舆论生态变化,进而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关键抓手。

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保障新闻事业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原则,符合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规律,并能够有效运用到具体新闻舆论工作中指导新闻实践。另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媒体都应该遵循的政治规范,这也正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等理念。

其二,有利于促进新闻人才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活动实践的具体参照系,为新闻工作者规定了明确的是非准则,对于规范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引导其坚守新闻理想与职业操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形势愈发复杂多样,一些新闻工作者在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经常会出现各种原则性错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假新闻”“有偿新闻”等就是例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方面能够加强新闻舆论工作人才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其三,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在扩大和充实言论自由基础的同时,也夹杂着谣言等虚假信息、情绪化表达、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以及境外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这些都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国内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中交流交锋,往往容易引发舆论纷争,甚至发展为“街头政治”;虚假信息、情绪化表达等在侵蚀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也逐步消解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境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目前也表现得越来越隐蔽化,有沦为“颜色革命”工具的可能性。因此,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前环境下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编/高骊  谢帅(见习)     美编/史航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