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的培养之道

【摘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是新时代高校的重点任务,高校要遵守培养基本原则、建设思政智库平台、创新“青马工程”模式,让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增强青年的信仰认同、专业认同、实践认同。

【关键词】青年  马克思主义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应注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使其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以“主体性”“批判性”“实践性”夯实培养基本原则

最大程度契合“主体性”成长需求。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要求“主体性”与“客体性”相互统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的重点在于“主体性”,要充分激励青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青年主体价值需求。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青年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确保开展的教育与青年自身性格相符,以便青年更好地接受教育。同时,面对不同青年,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差异性,做到以人为本,基于不同主体的特征开展相应的培养工作。

注重“批判性”思维模式的养成。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青年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会接触各类价值观念,应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审视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判断这些理论正确与否。同时,思维模式是决定青年成长的关键,批判精神则是思维模式的基点。青年理想信念的塑造要把握客观规律,只有青年绝对信赖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具有理性的分析能力,才能避免产生主观性、片面性的价值判断。

培养“实践性”专业化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要注重“实践性”,既要确保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提升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能力。一直以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尤其在高校培养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未能涉及实践应用。高校应注重打造“实践性”专业化平台,让青年能够在平台中得到锻炼,既能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又能在相关专业领域得到发展,以“项目化教学”为例,在开展“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专业胜任力为重点,建构“理想信念+专业水平”的教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上,注重对青年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强化青年信仰认同、理论认同。

以“教育平台”“实践平台”“交流平台”丰富思政智库平台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离不开思政智库平台,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的重要场所,要搭建具有竞争力的“教育平台”。高校“教育平台”离不开专家、学者的参与,要在钻研马克思主义方面突出优势,利用思政智库平台,聘请专家、学者编写马克思主义教育书籍、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内容,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环境,体现出“知识+功能性”的教育特征,让青年能够在思政智库平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满足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需求,确保青年依靠思政智库平台就能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离不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思政智库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为青年创造开放性的“实践平台”,青年可以利用思政智库平台避开空洞说教,在平台中获取实践机遇,通过实践不断验证马克思主义正确性,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政智库平台应注重导师引导制,由导师引导青年参与社会调查、收集实践数据,让青年能够真正了解现代社会,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在社会群众中进一步推广马克思主义。同时,基于对社会的充分了解,高校可以利用思政智库平台的开放性,开展互动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青年在彼此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具备马克思主义骨干的思维能力,从容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思政智库平台不仅要为青年创造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平台,更要为青年逐步参与国家治理、社会建设提供参考。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思政智库平台要不断引入国家最新政策,发布最新科研成果,让高校通过思政智库平台与社会进行链接,让青年通过思政智库平台了解国家最新成就,并亲身与各行业尖端人才进行沟通和交流,扩大青年的视野。同时,思政智库平台不要将交流范畴局限在国内,要鼓励青年利用思政智库平台与国外进行沟通,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承担起宣传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让青年能够在思政智库平台中得到锻炼,为青年步入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以“答疑解惑”“体验感受”“自我教育”健全“青马工程”模式

传统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侧重于政治宣讲,利用多种渠道向青年宣讲马克思主义精髓、国家政治发展方向等内容,但是,在“青马工程”模式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要注重政治宣讲与“答疑解惑”相结合。“青马工程”模式下,青年成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培养过程中,高校要时刻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内心困惑,相比传统的政治宣讲而言,“答疑解惑”更能促进青年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现阶段,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对当代社会思潮、中国发展道路、当前社会现象存在一些疑惑,因此,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需要针对青年的困惑予以解答,只有消除青年内心的疑惑,肯定、准确回答青年提出的质疑,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根植于青年内心。

传统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的教育方式注重单方面灌输,经常使用讲座、课程等形式向青年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但事实上,单纯利用灌输的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应注重单方面灌输与“体验感受”相结合,构建现代化的“青马工程”模式。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的过程中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案例分析、实践调研等一系列活动,比如“青年下乡”“社会拓展训练”等,让青年在体验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一方面源自院校的培养能力和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则源自青年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即便院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中做到“天衣无缝”,但如果青年自身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相应的培育效果。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要注重激发青年“自我教育”,实现院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青马工程”模式。督促青年在思想认识、价值选择、实践效果等方面设置目标,从被动受训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要让青年感受和体验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乐趣。高等院校应设置青年学习档案,以档案的方式标注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对各阶段学习成果进行打分,考核学习效果,督促青年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基金项目“基于案例库建设的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D-0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库: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培养的新载体》,《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8期。

责编/孙垚    美编/史航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骨干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