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朵花”理论 促进公有与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
记者:在您的书中我们看到“两朵花”理论,应该如何科学把握“两朵花”理论、促进公有与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呢?
常修泽:“两朵花”理论不是我的创新,是马克思早年就提出的。他曾经说,世界是“千姿百态”的,“玫瑰花”和“紫罗兰”各有自己的芳香。原话是: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 ”,他反问道: “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他直接说的是“精神”,我用之于所有制经济分析,是同样适用的。
在我看来,中国的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一朵是“玫瑰花”,一朵是“紫罗兰”,各有自己的芳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之上,“两者两个都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战略定位。“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国家政策。
沿着“两朵花”理论的内在逻辑,我进一步研究了所有制结构的可能趋势,得出“长”“密”“深”三个结论:“长”──公有制经济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它们“各自的”资产价值链越来越长;“密”──彼此形成的利益网络越织越密;“深”──在产权明晰基础上彼此参与和融合度也会越来越深。“长”“密”“深”──未来所有制结构将呈现更为丰富情况。我们要用“包容性”理念看待这一问题。
记者:您的这种“包容性”观点,我们几年前就读过。
常修泽:是的。 2010年,我在专著《产权人本共进论》分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共同基础论”。2013年10月在《包容性改革论》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需要有重大突破”:突破点第一就是“共同经济基础论”。提出“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 “国有与民营都是共和国的‘亲儿子’”。
记者:我们在《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一书中,看到“国有与民营都该看成共和国的‘亲儿子’”的引文,很受启发,对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很有帮助。
常修泽:一段时间以来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直到今年仍有人发表“消灭私有制”“民营经济离场论”等言论。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表态:“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我认为,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
记者: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就作出新判断:“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20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原因何在?
常修泽:最近几个会议上,也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说三条原因:一是陈旧的“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包括一些该卸而未卸的包袱);二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点到的既得利益格局的掣肘和阻遏;三是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 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