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核心提示: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驱动经济平稳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占GDP比重偏低。需要从改善消费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坚持惠及民生的政策改革,完善社保体系;顺应消费习惯变化,增强消费领域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

【摘要】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驱动经济平稳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占GDP比重偏低。需要从改善消费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坚持惠及民生的政策改革,完善社保体系;顺应消费习惯变化,增强消费领域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居民消费 居民可支配收入 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了促进消费的重大经济意义,也为当前政策着力找准了方向。为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作出了具体的制度安排,推动消费引领和消费升级以促进供给创新,以供给创新创造和拉动消费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居民消费驱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时期我国应继续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次中央提出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指出消费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消费需求已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突破瓶颈、实现稳增长的关键变量。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逐渐显现。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优化生产和消费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有利于实现需求引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居民消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行业新增长点。因此,中央提出积极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持续推进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相关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在信息消费、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行业培育形成以新零售、新制造、新教育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产业业态;以不断发展壮大的互联网消费产业作为契机,挖掘消费领域数字经济市场的发展机会,促进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同时快速推进铁路、航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新兴消费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居民消费升级将优化传统经济与新兴经济的结构比例,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居民追求质量并重,但受制于消费体制机制不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尚不能被满足。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显著增强人民获得感,有助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引导良好的社会预期,构建文明的社会意识形态,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助力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改善消费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在去杠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等国内外因素影响下,扩大内需、提升居民消费占比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8.5%,高于世界主要国家。但从相对比例来看,由于消费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导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且大幅低于其他国家可比时期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节奏加快。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有基本性消费和居住性消费,传统的“衣食住行”基本性消费格局逐渐转向具有“互联网化、绿色环保化、个性化”特点的主动消费模式。近年来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等服务业消费占比增长较快,居民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理性化消费体验。针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需运用市场化手段扶持新兴消费产业,扩大消费产品种类,提升消费产品质量,推动消费市场供给侧改革,促进消费产业结构升级,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同时,政策性引导居民消费向着新兴消费、绿色消费产业转移,扩大居民消费的选择范围,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提升居民消费率。

居民可支配收入多寡及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是居民消费消长的根源。而提高居民收入、优化收入结构的根本在于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通过不断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实体经济、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扶持新生劳动力群体和基层贫困群体,提高社会整体就业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保障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加强财税调节,降低个人所得税,尤其是降低中、低收入群体所得税占比,缩小贫富收入差距,切实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坚持惠及民生的政策改革,完善社保体系,顺应消费习惯变化,增强消费领域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二次分配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刺激消费需求。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降低中低收入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开支。坚持推进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政策性改革,保障民众最基本的社会需求,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审慎决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路径,适应人口结构变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发挥新时代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减少城镇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消极影响,将城镇化进程促进消费增长的优势激发出来。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对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作了相应部署,以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应政策性鼓励和引导消费信用服务的需求,优化消费信用服务供给,完善消费信用服务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系统、信用数据评价体系及风险防范体系,实现消费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共享。例如,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将消费信用信息采集范围从传统的银行信贷、信用卡扩展至线上支付平台,顺应当前社会消费习惯的变化趋势,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以法治规范消费领域的不良行为。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可追溯系统和后评价体系,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令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和社会氛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7日。

责编/周小梨(见习) 谢帅(见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潜力   居民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