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新媒体作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社会交往和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也已经成为高校宣传的重要阵地,担负起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需要以强化价值引领、坚持受众导向、立足“五度”传播为出发点,增强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工作 手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同时,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已逐步成为高校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及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随着算法型信息分发的今日头条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很多高校除了官方微信、微博账号外,还开通了头条号、抖音号等官方账号,这些高校新媒体平台也逐渐超越传统校园媒体,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主媒体、主阵地。如何利用好校园新媒体阵地,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强化价值引领,让小屏幕成为思政大舞台
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 8.02 亿,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 70.8%。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7.9%,青年人是互联网网民的主力军。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 27.7 小时,每天近4个小时,网络基本上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闲暇时间。网络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一“网”情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低头族”和手机控,给学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潜藏了无限的机遇。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不受出版周期的影响,信息传播更为即时、迅捷;新媒体不受版面和空间影响,包容性强,信息传播量大;新媒体表现手段丰富,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新媒体交互性和参与性强。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当前大学校园师生获取信息最为主要的方式,因此,高校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新媒体平台打造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舞台,通过手机小屏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作用。
高校要把新媒体平台用好用活,积极转变语言方式和话语体系,做有情怀、有格调、有品味的新媒体,既不媚俗、也不庸俗,更不能低俗。校园新媒体应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创新力度,提升质量。高校是知识密集的地方,对校园新媒体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注重文字美、画面美、声音美,同时排版制作也要精良;既要注重理性,也要注重感性,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怡人”。
同时,还要处理好说和听的辩证关系。一些高校和机构的媒体平台往往只关注我想说什么给你听,而很少关注受众想听什么。内容枯燥乏味,写作形式拘谨单一、严肃刻板,对于师生关心的事报道缺位,缺乏亲切感和贴切性,导致吸引力和影响力都不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师生的排斥。而不少社会自媒体则只关注受众喜欢听什么,一味迎合,为了追求阅读量和曝光量,热衷追逐娱乐热点,做标题党,甚至内容庸俗、低俗,等等。高校新媒体平台要处理好二者关系,通过积极转换话语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事例中,寓于人物故事中,寓于图文推送中,搭建说和听之间的桥梁,既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又做到让师生满意和喜爱。以新媒体为抓手发挥高校价值引领作用,把新媒体平台培育成为师生和校友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师生凝聚力、促进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受众导向,放大高校新媒体传播功效
首先,要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加拿大学者迈克鲁汉认为新的媒介的出现都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影响,促进变革,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当前,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近两年来,像“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应用更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互联网流行趋势。互联网和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社会的模式,改变了人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方式,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不同于在工业化时代产生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受众关系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外,科技加速发展使知识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需要人们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当前,新媒体经历着快速发展的过程,旧的媒体规则还未完全适应,新的平台又层出不穷,这无疑增加了我们深入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掌握其传播特点的难度。高校要做好新媒体的传播工作就要认真研究其传播规律、风格特点和内在心理机制。
其次,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2018年开始,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00”后已经陆续进入大学学习。他们出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更习惯也更擅长利用新媒体手段获取信息,进行社交和娱乐。高校要研究了解“00”后大学生的特点,熟悉他们的接受方式和语言风格,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新媒体育人的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新媒体传播的趋势,找准新媒体的传播之道,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的创新,吸引读者,增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立足“五度”传播,彰显高校新媒体人文价值
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和发散地,高校除了要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使命外,还要引领思政教育工作潮流。高校新媒体平台有其育人的特殊性,需要坚持“五度”传播的原则,即坚持态度、温度、深度、速度、适度的原则,通过“五度”彰显新媒体的人文价值。
所谓态度,是指高校新媒体立意要高远,内容推送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弘扬积极进取、爱国爱校的青春正能量。温度,是指高校新媒体要有人文关怀。育人重在育心,育心重在育爱,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人的爱心,校园新媒体要以爱为基,关注校园每一个群体,为每个学校种下爱的种子。深度,是指高校新媒体要发挥高校知识密集性特点,注重思想引领,增强推文的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创造性和可读性,力戒肤浅,并力求图文精美、制作精良。此外,把握好质量和推送频率的关系,注重宣传教育的适度原则,不搞信息轰炸,不断增强新媒体的文化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此同时,做好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还需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人员、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如一些新媒体传播长期排名靠前的高校,都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甚至组建了相关科室,还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不用印刷,没有发行费用,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新媒体可谓新时代高校最具性价比的宣传教育平台。壮大主流声音,讲好校园故事,高校用好手机新媒体小平台,一定可以发挥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大作用。当然,对比整个社会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作为知识和人才聚集地的高校,其新媒体整体影响力还比较弱,这就需要高校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在人员经费硬件投入上、在新媒体规律研究应用上下功夫、花力气,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紫金文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张国良:《传播的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责编/肖晗题 周小梨(见习) 美编/史航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