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
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中国道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创新的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既要在实践中创新,也要在理论上创新,还要在制度和体制上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改革开放的很多举措和探索,都曾遇到这样那样的质疑: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农贸市场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到底是社会主义还是修正主义?搞经济特区是不是租界又回来了?
面对这些困惑,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1982年9月,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一结论,把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基本经验总结了出来,把我们党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使命和任务集中地概括了出来,明确宣告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按这样的思路和方向,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理论的创新不断为实践指明方向。1992年春,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打开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确认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使我们得以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了几十年的文章,直到现在还需要继续做下去。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后,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它们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对改革开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相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中国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所以要格外珍惜。这条道路的开辟,蕴涵着宝贵的历史经验,一定要牢牢记取。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成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