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用不断发展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从而更加坚定理论自信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存在,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改革开放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完善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的不断完善成功地指导了不断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证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仅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也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正以强大的真理力量指引改革开放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将引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从而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
改革开放40年来,这些制度成功地保障了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60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640美元,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党的领导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了人们能顺畅地表达自身的诉求;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社会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社会之一,2017年,中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而号称最强大的美国2017年的命案率为每10万人5.4起;千百年来不断加速的荒漠化进程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得到了根本性扭转,2009年比199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03万平方公里,2014年又比2009年减少了1.21万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凸显。我们成功应对了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