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是政党的精神旗帜。而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积极追寻文化自信的根脉支撑,要充分发挥文化自信这一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具有时代性命题的文化自信,是对自我的肯定,是一种自我信念,为我们提供了坚定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定力。文化自信既不是“崇洋媚外”,更不是“言必称希腊”,而是以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彰显“高峡出平湖”之势。文化自信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支撑,正是因为这种底蕴与支撑,我们在世界舞台上行动的脚步更有力,发出了强国声音,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的特质,厚植于红色革命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之根。“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回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自信被深深地镌刻在每一块铸就中华民族血脉的基石上。可以说,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发展的根与魂,是我们行稳致远开辟未来的源泉。如果丢掉这一传统文化,将会割断精神命脉。多元一脉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包含着诸多博大的优秀基因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造就了民族优秀的心理品格。如“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兼容并蓄的文化,以及“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重民理念,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人文、道德、教化等精神思想,被世代所尊崇并创造性转化,与时代相适应,熔铸进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血脉中,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启迪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勾勒出国家兴盛、民族富强这一精神主线,启发人民心智,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气节操守、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正是由于强大的文化基因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文化血脉,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的先进之林中。
吐故纳新的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之脉。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的革命文化,是对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凝练,吸纳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将理想信念与民族复兴大业有机结合并付诸于实践的历史探索。在历史长河中,红色革命文化得到传承、融合、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革命文化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品格,凸显崇高的思想境界,并具有继承时代精神的作用,凝聚红色磅礴力量,有利于深化红色革命精神,让党员群众自觉接受红色洗礼。充分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形态和价值功能,赓续革命文化基因,不仅有利于筑牢党的执政之基,还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铸就新时代民族与创新精神凝魂聚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继承了“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并在革命征途中陆续形成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的革命文化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时,汲取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形成“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仆价值理念,以此来战胜改革过程中的各种艰难困苦。
文化自信基于人民的主体作用,更源于党与群众的风雨同行
文化自信是人民对当代先进文化的认同与坚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为挽救民族于危亡,各种主义、流派轮番登上历史舞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文化探索、启蒙更新竞相登场,却依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目睹国家危亡局势的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历史重任,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一同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形成当代先进文化。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当代先进文化,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世界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去粗取精,形成了“三个面向”的先进文化,兼具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根本上是人民内心的认同与坚守持续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是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当代先进文化,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及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在这一片深厚的土壤上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为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思想之光、精神之钙。
文化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广大人民的力量。九十余年来,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近代的内忧外患激发人民觉醒,人民并没有因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而屈服,而是展现出浴血奋战的战斗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正因人民怀有忧患意识,并在党的正确引导下,踏上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才夺取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披荆斩棘,遇水架桥,顽强地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画好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在屡遭艰蹇中依然奋发前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爬坡过坎,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成就的背后,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契合人民意愿作出的正确抉择,究其根源在于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根植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失方向,方能引领未来。”党和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发展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类文明成果,走出一条坚持和而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在这漫长的探索道路中形成的崭新文化,涵盖政治信念、社会理念、市场意识等精神层面的价值,有机结合了现实与理想、科学与人民、民族与开放,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有力支撑。当我们面临多元文化价值冲击时,有底气有信心为全人类提供更好的社会制度探索,畅通权威渠道,向全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打破“中国威胁论”的西方话语偏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范本,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也正是由于我们坚守正确科学的文化方向,才能够构筑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建设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之魂。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文化自信,实质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是对政党文化价值的肯定。文化自信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信念信心,并源于文化本身,立足点是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而最能彰显文化魅力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体系精神和本质,是民族的精神脊梁,成为凝心聚魂的“吸铁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强基固本、提升人民思想觉悟的重要作用,是滋养道德、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家间竞争激烈,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而国内价值取向多元,正步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诸多社会弊病开始凸显,文化呈现多元化,思想文化建设任务艰巨,亟待统一思想共识,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并保持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形成一股精神文明建设的从善思潮。由此观之,文化自信取决于我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自信,表现为人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知行合一,这是社会得以运转的精神依托,利用好这一精神武器,中华民族将释放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
【注:本文系2017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70960SK)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许家烨:《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基本问题研究述评》,《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年第2期。
责编/潘丽莉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