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独家连线 > 正文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创新才能打破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说的“循环流转”的世界,通过新的技术、新的市场、新的材料来源、新的组织形式,实现新的发展空间,从而带来更进一步的发展。创新通常是有改变意识的企业家有针对性的行为,因而,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培养企业家和强化企业家精神也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历史上为何缺乏足够的企业家

一是守旧的文化传统。整体上,文化和传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从历史上看,虽然中国有着不少发明,但从更长的历史区间看,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以保守为主,更多地强调权威和秩序,并不鼓励创新。强调尊重传统的教义,不太愿意承担社会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整体上是不太被强调和重视的,按部就班和可预期变革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着眼点。

二是轻视商人和商业的传统。商业和商人都不在传统社会的鼓励或重视(推崇)范围内,反而有很多负面的看法,如认为“商人重利轻别离”,认为“商业谋利是罪恶的来源之一”等。要不鼓励读书、要不劝诫要安分守己,保持在农业社会之中。

三是过于冒险,信用意识不够,有着“赚一把就走”的深层次想法。社会中总有部分群体是具有“不安分”的特性和冒险精神的,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但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使得这种冒险意识被放大,由于缺乏长期的考虑,可能更多地会变成短期风险偏好。在冒险问题上,可能选择了最高风险的活动,而缺乏足够的风险防控考量。在此情形下,失败的可能性也较高,一旦成功之后,有可能加剧企业家的自我认同能力,形成过度自信问题。也有可能发现,这种过高的风险难以持续,因而,赚了钱之后便选择不再创新。

创新需要培育具有长远的眼光,有发现并满足市场需要的能力,有强大勇气和改变现实的巨大意愿的企业家精神

创新就是谋求新的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更多的机会。要敢于求变,在变化中求发展。自然,在变化过程中,失败的风险很高。客观上说,大部分创新都失败了,真正成功的创新少之又少。因而,企业家就需要能够承担这种失败,敢于冒险、挑战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困难。从社会环境看,一旦某些想创新的企业家试图做些改变的努力,企业家周围总有各种告诫和劝说,列举各种困难,劝说成功之不易。事实上,这些劝说也在更大的概率上成立。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压力巨大,加之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失败可能性,也就放弃了改变;某些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逐渐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变得越来越守旧,不再具有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比如,个别企业,更多地维持原先的产品或者技术,这样没有市场拓展的能力,最后就很难有持久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要破解这一问题,企业家就需要有强大的内心,要有持续改变的意愿和决心。

即使有强大的内心和改变的意愿,企业家必定需要有发现新机会的能力,能够真正发现创新的空间和方式。市场机会可能一瞬即逝,因此,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挖掘能力,选择可能的突破口,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完成市场拓展,最终获利。市场的机会通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而企业家需要找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切入点。从理想状态看,各种机会都是存在的,各种创新都会有市场机会和空间。但从现实看,企业家进行的创新能不能真正实现,能否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或产品开发等方式得以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只有通过恰当的方式,满足现实的和市场的真实需求,最终找到经济上可行的方式,才是企业家实现创新的根本。创新并不是过于理想化的行为,而更多的是经济行为。企业家进行创新,不能光从理想化的角度进行,也不能为了跟风而进行,更不能为了创新而进行创新。创新最后是要获得市场,获得垄断利润。因而,创新需要更多地考虑可行性问题,能否最终被市场认可,能否最终获利。企业家精神需要有足够的市场把控能力,能够确认创新有市场空间,而企业的创新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成本能够控制,且被市场认可,只有这样,企业的创新才能称之为创新。

虽然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短期内发现了独特的市场,而获取了巨大的短期收益,但真正的、根本的创新还是需要长期的眼光和持续的努力。更多的创新根植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为了未来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因而,需要立足长远,而不能满足当下。

创新需要培育能够独善其身,有遵守法律的底线,有风险把控能力,有持续学习能力,足够自信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下,很难完全离开权力而存在。相反,在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甚至是刚设立之初,一旦和权力相结合,通常能够获取巨额的好处,能够排他性地获取各种资源和利益。同样地,由于法律法规不尽完善,游走在法律边缘地带可能是常态,也可能是有意识地进行制度创新。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企业家过度追求与权力结合,最终会使得企业处于危险境地,企业家精神也会蜕变为“官商勾结的恶俗之气”。同样,不断游离于法律的边缘,最终会使得企业变得没有道德,通常很难为社会法律所容忍,导致企业的生存风险难以控制,也难以真正持久发展。

企业要持续发展,企业家也得持续学习和提升,不断迎合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家族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这种能力需要更加迫切。企业可能在初期成功创业,但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制度化建设,从家族企业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企业制度。如果没有实现这种组织层面的创新,家族企业就很难做大。家族企业的问题在于,企业家精神很难转移给下一代。如果下一代没有很好地培养出良好的创新精神,企业至多只能“小富即安”。

企业家需要承受更多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足够的自信和坚定。在尝试创新失败后,企业家仍然要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此时,企业家精神也就包含着相当程度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相信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未来,自己的努力改变能够取得实质性的结果。但大多数事件都有两面性,在自信的同时,也导致企业处于较高的风险。因此,培育企业家精神就需要相应的风险控制能力,切忌在冒险中,变成“欺诈”。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   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