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通过开放将世界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整合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了国内经济的较快发展。当前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秩序、贸易规则和金融体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因此,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的开放与世界

回顾对外开放史,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密切相连,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49—1978年、1978—2013年、2013年至今。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也发生着变化。

1949—1978年:早期努力

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以被侵略的角色参与到国际社会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年共有17个国家与中国确立了双边外交关系。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原则。50年代末,中苏矛盾开始激化。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期甚至爆发了边界武装冲突。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此后中美建交,中国又迎来了一波建交高潮,仅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有将近20个。1974 年,邓小平在第六届联大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主张,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并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方长平,2012)。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内,中国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摸索上,但是外交依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双边外交关系。在多边外交关系中,联合国成为中国活动的主要舞台,中国开始参与到联合国的机构、会议和活动中。

1978—2013年:认识与参与

1978年后,改革和开放被提到了同样的高度,中国开始主动步入国际社会。但是,中国对国际规则了解甚少,再加上国力相对有限,所以,此时中国以学习者的身份低调融入国际社会,“韬光养晦”成为中国早期参与全球治理的主基调。

从1978年开始,我国开始陆续加入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组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社会,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提供了平台。在历经北京奥运会、2008年金融危机、60周年国庆阅兵、2010年世博会,以及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社会开始对中国的经济总量、工业生产能力、军事实力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大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对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中国也开始通过地区组织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先后发起并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组织,开始主动参与到全球政治、经济、金融和安全秩序的构建之中。

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 ,一方面,中国通过整合世界资源,保持了国内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有效地推动了国内改革;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治理的新成员,中国也遭遇了西方主导下的国际治理体系的不公平待遇。但是,总体而言,中国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充分汲取了全球治理带来的有益营养。

2013年至今:主导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和开放都进入了深水区。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内各项结构性改革也深入推进(刘伟,2018)。与国内深化改革相对应,中国的开放也迈上了新台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逐渐转变成主导者。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贡献了中国的全球治理思路。此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分别成立,这被西方视为是对冷战后西方主导的单极国际金融秩序的挑战和补充(【丹麦】李行(著)、林宏宇(译):《金砖国际及其超越——新型世界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2016年G20峰会成功召开,中国步入“引领全球治理时代”,主动开放自由贸易、向世界开放市场,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者和改革者(【土耳其】费伊楠:《全球治理新格局——G20的中国贡献与未来展望》)。同年,人民币被纳入SDR篮子,中国推动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完善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王文、贾晋京,2016)。2018年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又进一步表明,中国正在引领世界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由深度到主导,由单一领域到经济、政治、金融等多个领域。

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

四十年的发展证明,改革与开放是相互促进的,改革推动了各领域的开放,开放则进一步助推中国深化内部改革。十九大后,中国着力推动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需要深入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全球治理。

世界正处于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到,“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方面,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和安全秩序源于二战后的西方国际治理思路,没有充分照顾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大都经历了现代化洗礼,对推动当前政治、经济秩序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主体,是新兴力量的主要代表,在“全球治理新旧秩序之争”中必然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霸权主义对新兴经济体实施的一系列制裁,直接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合作,例如,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长周期、多领域的全面制裁,受此影响,2015年中俄贸易首次出现下滑,幅度超过28%。因此,在当前“变局”之中,中国的全面开放需要深度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

中国海外资产遍布全球

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的投资国之一,海外资产已经遍布全球,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961.5亿美元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4.7%,在全球占比达到13.5%,蝉联全球第二,投资存量位居全球第六,为13573.9亿美元。此外,根据商务部统计,过去五年以来,中国企业共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255亿美元,与沿线12个国家建有34条跨境光缆和多条国际海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全面走出去面临的直接问题是海外资产安全,这就需要中国深入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

参与全球治理倒推中国进一步开放

中国的开放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重大进步,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中国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如东西部发展差距仍旧存在;生态环境恶化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形势依旧严峻;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而医疗卫生、教育、公民素质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秩序的关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治理与社会转型面临的复杂状况要远超于西方,因此,中国需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充分借鉴西方社会转型的有益经验,汲取失败教训,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择有利的社会治理思路。

中国如何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不仅是中国应对世界大变局,保护海外资产的需要,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过去四十年,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中国不断深化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未来,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要在双边和多边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

在双边领域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主要大国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影响较为明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以这些大国为支点。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全球治理中保持着领导地位。近年来,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危机与美国不无关系,中美贸易摩擦也给中国深化改革带来了压力。因此,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都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中俄关系发展状态事关中国北部安全。此外,同为发展中国家,中俄两国面临类似的国际发展环境,拥有相同的国际利益诉求。作为世界第二大军事国,俄罗斯在国际社会拥有独特的政治运作力,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伙伴。“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成为两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样板。同时,德国、英国、法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是重要的区域大国,在地区发展中优势明显,中国全面开放走向世界,需要处理好与区域支点国家的关系。

通过多边机制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际组织致力于协调各国、多边以及全球性宏观事务,以组织体系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国际秩序和有效的国际运行(熊治东,2018),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过去四十年,中国以联合国、G20、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为平台,为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秩序改革贡献了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在国际治理机制中的参与力度越来越大,许多国际机制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配合,中国深度参与多边国际合作机制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治理正常运行的需要。未来,中国还要继续保持深度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此外,联合国是最权威和最大的国际治理平台,中国需要在人才输入等方面加强与联合国的联系。同时,在G20、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新兴国际或区域组织中,中国需要继续发挥作用,保持自己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出现重大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顺应了这种角色的转变。“一带一路”倡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过去五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了高层互动、战略对接、双边机制、多边机制、民间和官方等多层次合作机制(刘伟,2017)。根据《“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14403.2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36.2%。今后,“一带一路”倡议会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将有助于中国塑造更加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过去四十年,中国紧紧围绕“改革”和“开放”两个主题,根据国际环境权力变化和自身力量的转变,不断调整在全球治理的角色。四十年后,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国内自身发展需要依托国际资源,因此,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

【本文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责编:董惠敏 / 贺胜兰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