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强镇富民”战略: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重大部署,也是实现广大农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措施。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对于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我们进行了探索尝试。3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唐庄镇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坚持实施“强镇富民”战略,由一个一穷二白位于倒数序列的落后乡镇,跨越为国家级“经济发达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获得了“全国文明乡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红色旅游基地”等“国字头”荣誉,基本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强基固本抓党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唐庄镇这些年为何发展这样快?我们的体会是:“书记要会干,必须抓党建。”只有“把干部带到正路上”,才能“把群众带到富路上”。要把抓好党建、带好队伍作为第一职责;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勤政廉政有担当,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全镇经济发展高质量,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

多年来,唐庄镇党委坚持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并对其进行“三问教育”,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引导大家思索:我们吃的粮食是谁给的?穿的衣服是谁给的?拿的工资是谁给的?通过持续的党性教育和自我思索,引导干部树立这样的意识: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才能全心全意为民办事。这也成为唐庄镇几十年来始终不渝的“干部经”和“为官之道”。镇党委班子成员和镇机关干部做到“四同”:干部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群众商量。同时,重点抓三项制度:一是包村包项目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镇里每个干部身上,“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二是政绩考评制。定期由村里的党员、群众和村党支部对镇干部进行民主考评,对考评优秀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纪律和制度的干部一律严肃追责。三是作风上严要求。除了坚持“四同”外,还要求做到“四不”:身不懒,积极参加劳动;嘴不馋,到村进厂不喝酒、不吃请;心不贪,不贪污腐败;手不长,不拿群众东西。我们坚信,只有自己以身作则、当好楷模,才能带出一支“党性强、作风硬、肯吃苦、口碑好、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强化村支部建设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的是村支部。”如果把乡镇党委看作一把火炬,村支部就是一盏灯,众多党员就是一颗颗红星。只有把村支部建设好,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实施乡村振兴。

首先,坚持两条原则,选好村支部书记。一是政治立场原则。必须党性原则强,作风正派,有奉献精神,一心想着为群众干事。二是工作能力原则。一个好的村支书,一定要有智慧、有思路,能团结好一班人,带领群众致富。

其次,用好村支书,我们的原则是:“支持干的、批评看的、处理捣蛋的。”对于那些干得好,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干部,就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组织大家学习其工作经验,“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对于那些不愿作为、懒政庸政,不能带领群众打造美丽乡村的干部,先提出批评、进行警示,再不行就进行调整。不换思想就换人,决不能让那些四平八稳的干部占据领导位置。对那些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干部,要先撤职,如触犯法律,则交由司法部门处理。

镇党委每年对全镇28个村支部进行评比分类,评出先进、中间、后进三类支部。对先进的表彰,对后进的改组,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如今,全镇先进党支部占80%以上。

加强对普通党员的教育

除了“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外,镇党委还设置了一些自选动作,比如,每年冬季利用农闲时间,采取“集中领导、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的办法,分期分批将全镇党员集中到镇党校学习培训。理论结合实际,对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法制教育等,有助于引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好“三观”,在广大党员中形成讲奉献、比贡献的氛围,打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2016年3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来唐庄镇调研时指出,唐庄能发展到现在,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有了好的带头人。党组织、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依靠大家共同努力,自己建设美好家园,过上了幸福生活。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

实施振兴乡村,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唐庄镇克服“等靠”思想,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策略。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起来,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唐庄镇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经过30年不断深化调整,如今已经形成“五个万”现代高效农业格局。

万亩超高产粮食园。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水利设施配套,实行“六统一”管理,推广优质高产良种等科学手段,提高粮食单产,建成国家级“万亩超高产农业示范田”。

万亩蔬菜园。以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龙头,带动代庄、仁里屯等8个村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温室塑料大棚2000多座,种植蔬菜面积达12000多亩,年产无公害蔬菜(含露天大地蔬菜)65000多吨。

万亩林果园。以石屏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丘陵地带的双兰、河洼等11个村,建成绵延5公里的林果产业带。发展以桃树为主的林果面积16000多亩,年产新鲜果品40000多吨。

唐公山万亩生态观光园。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奋战近20年,以综合治理、绿化荒山为重点,逐山逐沟逐坡进行治理,共垒砌鱼鳞坑680万个,栽种经济林、生态林近800万棵,形成了山、水、田、林、路、电综合规划,农、林、果、经济、生态、旅游综合发展的崭新格局。将二万多亩荒山建设成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除可观的经济效益外还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万头畜牧养殖园。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唐庄人开始就近订牛奶,增加身体营养,提升健康指数。现今基本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达到让群众增收致富的目的。

走工业强镇道路

“为了群众办工业,办好工业为群众。”从1999年开始,唐庄镇围绕“工业强镇”的目标,集中财力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建设产业园区,实现了水、电、路、气以及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全配套,为“筑巢引凤”构建了良好条件。随后,以无污染为前提,重点引进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技术含量高的高精尖企业和有集群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如今,园区内已入驻大小企业4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各类上市企业,初步形成了围绕农业深加工、食品饮料精细包装、天然资源深加工的三大产业链。这三大产业链占全镇经济份额的80%以上,为唐庄镇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壮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目前,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农村干部很难起到号召引领作用。在引领乡村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集体有,跟着走;集体空,说话没人听。”集体没有收入,怎么能给群众办事?因此,唐庄镇在让群众富裕的同时,还尽力壮大集体经济。具而言之,实行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模式,通过资源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积累与支撑。比如,镇里出资建设温室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平均建设费用34000元,租给百姓经营,一亩地一年仅收500元承包费。镇里还要从500元承包费里拿出300元留给村集体,用于村公益事业发展。

从2015年起,我们着手对全镇经济发展模式做出新调整,打造新的腾飞平台。其中一项是重点发展楸树繁育种植基地。楸树素有“南檀北楸”之称,经济价值极高,还具有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是一个既能让群众致富、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好项目。因此,在林业专家指导下,我们将试点选在田窑村,镇里投入巨资建设了占地14亩的现代化试管育苗组培室和三个恒温恒湿训苗大棚,可实现楸树育苗工厂化生产。目前,田窑村已在大田栽种楸树1000多亩,仅卖树苗一项,每亩收益便可达20000余元。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明清古建筑群落,最终实现群众、集体双收益。从集体经济建设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个人富、集体富,走的是社会主义特色路”。如果没有雄厚的集体经济作支撑,再好的项目也无法实施。

2017年,唐庄镇产业园区的年产值80亿元,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6378亿元,镇级集体经济资产70多亿元,且没有任何贷款和外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000多元。2018年唐庄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加明显,预计全镇产值将达到90多亿,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将超过2亿元。照这种态势发展,到2019年全镇产值将超100亿,提前一年完成超百亿的预定目标。

小城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素

唐庄镇最初实施的“东西南北中”发展战略,促进了唐庄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腰包鼓了、集体经济家底厚了,具备了打造美丽乡村的条件。因此,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在制订第二个“五化”发展蓝图时,聘请专家规划先行,修订完善《唐庄镇小城镇建设规划》,本着“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的思路建设小城镇。此外,在产业园区周边投资三亿多元,建设了四和、温康、生态、江山四个社区。截至2017年底,共计建设楼房88万平米,能让六千多户、三万多口人住进来,过上城镇生活。

产业园区位于这四个社区的中间,群众白天步行就近上班,晚上能及时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做到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近城镇化。后来建设的社区设施日益完善,配有电梯、地下车库,路、水、电、气、绿化、美化、亮化、排污等基础设施,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敬老院、文化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也配套齐全。300米一个花坛,500米一个花园,农民住在其中,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现代化生活,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协调发展优势互补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

2011年,唐庄第二个蓝图“五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寻求新突破。为此,我们特邀上海同济大学专家教授,制订符合唐庄实际的“三化协调发展”蓝图:新型工业化、城镇一体化、农业现代化。

“三化协调发展”本着“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植入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小城镇为基础,发展产业经济,承载产业空间,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镇、人之间充满活力、能够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全面体现唐庄镇今后的发展方向。“三化”是相互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重点在于“协调发展”,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实现强强联合发展。既不能在加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忽视农业,又不能单纯为了保粮食、保农业而拖累经济发展步伐。

由最初的“东西南北中”战略,到“五化”发展蓝图,再到“三化”协调发展宏图;由最初发展石头经济、种植桃树、到发展大棚蔬菜,再到如今种楸树、“种”古建筑、打造通用机场……30年来,唐庄镇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迈出了治穷、致富、大发展的“三大步”,成为振兴乡村的典范。如今,一个富裕美丽幸福的新唐庄呈现在世人面前。不少媒体赞叹唐庄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样板镇,“三化”展开得生动而充分,关系协调到位,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并没有以牺牲耕地、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迎来了良性发展和永续发展。

【本文作者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对象、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责编:董惠敏 / 杨 阳

责任编辑: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