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一以贯之、精准推进,推动民营企业不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在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突出困难。
【关键词】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贯方针,阐述非公有制经济“三个没有变”、民营经济地位“四个重要”的重要观点,提出六方面的重大政策。这为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坚定信心,也为我们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10月末,我国私营企业数量达3067.4万家,个体工商户达7137.2万户,个体私营主体数量占全国市场主体数量的95%以上。2017年全国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有226家。民营经济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创造社会财富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大幅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产值占GDP比重为4%左右,到2017年末,民营经济占比已超过60%。二是民间投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连续五年超过60%,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超过80%。三是民营企业成为重要的市场供给主体。民营企业生产和销售了全国80%的日用消费品、60%以上的中高档消费品,提供了75%以上的生活消费服务。
民营经济是增加居民就业的主力军。在国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作用下,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持续增强,成为增加就业的“蓄水池”和“主渠道”。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3.6亿人,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每年超过50%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积极参加扶贫、教育、医疗、慈善等各类公益事业,成为慈善捐赠的重要力量。2017年,民营企业捐赠483亿元,占企业捐赠总量的50%以上。
民营经济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持,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目前,民营企业在轻纺、食品等行业已占绝对优势,在高端制造等行业占三分之一甚至是半壁江山。全国技术创新成果的70%、国内发明专利的65%和开发新产品的70%,都来自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上海、天津、广州的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九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型制造、数字创意等领域,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主体,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民营经济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兴力量。民营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推动实现全球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10.7万亿元,接近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0%,其中出口额达7.1万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5%,为增强我国外贸竞争力、推动出口多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2017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占海外投资存量近三分之一,参与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国有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六成以上。三是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一批民营企业逐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成为行业“单项冠军”或“独角兽”企业。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弥足珍贵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营造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探索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需要坚持和发扬。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不断探索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从最初的单一公有制,到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再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到“两个毫不动摇”,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被写进党章、载入宪法,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坚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我们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由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我们着力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日益优化,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和强化了市场化进程,促进了产权、土地、劳动力、信息等多种要素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丰富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
坚持强化政策引导,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一以贯之、精准推进,推动民营企业不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从“非公经济36条”到“民间投资新36条”,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大幅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紧紧围绕健全财税金融政策、完善产权保护、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着力营造平等竞争、公平发展的营商环境,有效清除行业垄断、行政垄断,破除各项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持续强化预期管理,加大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坚持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民营经济发展强化人才支撑。改革开放40年来,在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实践中,民营企业家秉承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做精主业,专注品质、诚信守约的精神,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制定出台了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政策措施,健全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大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促进企业家精神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遍地开花,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创造热情,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营造良好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在开拓市场、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企业出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完全建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这些困难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好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的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突出困难,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营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把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以及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结合起来,强化政策合力,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发展国内市场,使广大民营企业有更多更好的市场机会。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修订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清单的科学性、规范性。加快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效率。稳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加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个重要领域,开展了三批50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试点企业的改革成效正在快速显现,实现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互利共赢。下一步,将尽快启动第四批试点,持续释放试点示范效应。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企业股权结构优化,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制定出台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员工持股等政策措施,完善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相适应的市场化薪酬机制和更加灵活的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探索适用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资监管新模式。
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加强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推动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甄别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取得重要突破。下一步,将推动从立法层面强化产权保护,推动在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上取得更大突破,解决一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问题,发挥“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示范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修订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在更多创新活跃地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持续推进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评价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拖欠应收账款专项治理,信用基础建设持续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已实现全覆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归集量逾285亿条。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创业投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好的创业投资企业实施联合激励,对严重失信的实施联合惩戒。继续推进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抓紧研究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措施,增强涉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推动地方政府强化诚信履约意识。
破除民间投资发展障碍,释放企业投资潜力。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提出了一批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召开全国促进民间投资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民间投资持续保持回升态势。下一步,将进一步巩固民间投资良好发展势头,重点是抓长效、优服务、清障碍。抓长效,就是每年常态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对已公开推介的项目,明确支持措施,持续做好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使民间资本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优服务,就是进一步清理投资审批事项,加大国家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力度,实现各类审批事项办理平台全覆盖,全方位提高投资服务引导水平。清障碍,就是鼓励民间资本重点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
进一步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清理规范一批经营服务性收费,降低或停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推动2018年既定的降成本政策措施全部出台,预计全年降成本将超过1.3万亿元。鼓励各地借鉴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开展“银税互动”等做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牵头制定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企业税费负担重、政策获得感不强等问题,着力增强政策含金量,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违法违规收费,降低偏高收费标准,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减负政策带来的好处。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营商便利度。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由去年第78位大幅跃升至第46位。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在部分省市县区全面推开营商环境评价试点,2020年在全国推开。继续清理精简审批事项,实行审批事项、申报材料清单化管理,进一步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公共服务业务流程再造,减少不必要的办理环节和要件。着力构建项目先建后验、合法权益损失补偿、长期帮扶服务等制度,大力推动解决“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征集到的办事堵点问题,助力营商环境实现大幅度提升。
责编/孙垚 美编/李月敏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