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活力缺失、产业关联性不强、缺乏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区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定位不清晰、管理机制不完善、文化产品竞争力缺失。对此,我们应当转变发展观念、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激发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 商业发展模式 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间自发型的文化产业,另一种是政府推动型的文化产业。由于这两种产业模式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导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获得的精神收益和物质收益不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因此,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发展模式、把握发展契机,将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有力促进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提升。
产业活力缺失、产业关联性不强、缺乏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是当前一些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活力没有被充分激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人口众多、地广物博的农村地区,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源,例如文化古迹、民风民俗、特色手工艺等。这些文化资源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原汁原味”的文化体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纷纷开始注重发挥本土文化的优势,探索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但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低、产业基础弱,内生动力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由此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关联性不强。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才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普遍态势来看,以“农家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虽然生态旅游业在农村文化产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之配套的产业产品却依然存在质量低劣、发展滞后等问题。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农村文化产业难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不能达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
一些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缺乏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第三产业起步较晚,产品结构单一,因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有针对性的规划。然而,当前有些地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发展模式,没有与自身特点充分结合起来,造成发展规划缺乏可行性与灵活性,难以在具体实践中落实下去。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及定位不清晰、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足等,是一些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发展思路及定位不清晰。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以市场机制为核心,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文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然而,一些地方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清晰,将政府看作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不能很好地发挥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文化团体、文化企业等主体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很容易导致重形式轻本质、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到农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的管理机制较为落后。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并未建立起科学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致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产权制度缺失、产权主体不明晰等问题。因此,一些文化企业不愿在农村文化产业开发中投入过多的资金和成本。不仅如此,农村文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也依然相对落后,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些都影响着文化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足。文化产品涉及的范围往往较广泛,涵盖了多层次、多门类、多领域的经营体系,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所以农村文化产业依然显得较为稚嫩,其主要表现就是农村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足。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也较为缺乏。这就导致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及时获知市场需求,也难以满足受众的文化消费需要。因此,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亟待破解的问题。
转变发展观念、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是推动农村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有效策略
转变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观念。一些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村居民对现代社会的市场化运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发展理念相对落后。对此,我们应当明确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导向,引导民众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同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还应当充分发挥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团体的市场主体作用,丰富农村文化业态,保障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在良好、规范、有序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深化农村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在农村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建设。仅仅依靠农民群体、民间团体,难以大规模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此,我们应当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比如推动农村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此外,政府还应当创设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财政扶持、贷款担保等方式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开发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当前,农村文化产业的生产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这种经营方式自然也不可能让农民自觉树立品牌意识。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文化特色,找准农村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并积极引导,充分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从中找到文化创意点,开发设计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不断推出品位高、影响大、效益好的文化精品,使农村文化产业之间形成互补,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联动发展。
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品牌建设,只有根植文化土壤、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文化品牌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推出优质的文化产品,还要做好市场营销、品牌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业界口碑,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姜长宝:《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③郭玉兰:《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三维思考》,《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④周传蛟:《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路径选择》,《学术交流》,2009年第5期。
⑤周云逸:《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破局之策》,《河北学刊》,2013年第6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