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我国以年均9.5%以上的经济增长奇迹、全方位的社会转型与深刻的制度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充分表明了改革开放抉择的正确性以及所采取的基本策略与路径的正确性。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关键是要总结好这一时期留下的宝贵经验,并用以指导中国的未来发展。概括而言,40年成功实践证明的基本经验有九条,其中五条一以贯之,四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新经验。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是40年来的首要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从农村承包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外贸改革、金融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劳动合同制改革等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到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军队改革、执政党改革,从冷战时期的被封锁与国际对抗到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并在这一进程中日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是改革开放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激发了亿万人民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进而成就了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是改革开放使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精彩,并通过吸引巨量外来资本、引入更有效率的市场经济机制、广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日益紧密地融入全球化进程,进而获得了异常宝贵的、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所有这些,都空前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活力,调动了举国上下参与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不仅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日益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有今日中国之发展成就。
我国已经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追求的层次与目标更高,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应当是围绕上述两个阶段性目标而推进的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因此,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只是一句政治宣示,而且是应当且必须付诸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行动,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维新创新,才能不断修正错误并朝着正确的目标与方向继续迈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0年来,我国既没有固守着以一大二公、计划体制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也没有步苏联、东欧国家的后尘而走上全盘西化的道路,而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前提下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社会变革。这一坚持既使我国能够利用好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成果与基础,又广泛汲取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还避免了苏联、东欧国家改弦易辙的动荡局面。与一些国家近40年间发生政权更迭、政治角斗,进而导致政局不稳、民心不安相比,我国在领导人多次更替的背景下却始终维护和巩固了政局稳定与社会安定,这种定力不仅使我国的制度优势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也让最广大人民对国家发展保持足够的信心,并使得国家发展目标和现代化进程能够一以贯之地持续推进。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还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使之更具生命力。在政治领域,形成了稳定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执政党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日臻成熟;在经济领域,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竞争相结合,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在社会领域,正在形塑着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格局,包括基层自治、人民团体改革、社会组织发展,等等。这些重大变化都客观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正在走向成熟、定型,我国完全可能为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独特且重大的贡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
民生好坏决定民心向背,民心向背决定国运昌衰。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最终必然要落实到保障与改善民生的系列制度安排及其实践效果上。40年前,是民生维艰的局面亟待改变构成了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40年来,是民生持续得到大幅度改善构成了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在国际上,恩格尔系数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核心指标。1981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6.7%,农村居民为59.9%②。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9.3%,其中城镇为28.6%,达到了国际上“富裕”水平;农村为31.2%,接近国际上“富裕”水平③。与此同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6.52岁延长到2017年76.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经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除传统的衣食住行四大指标全面大幅度提升外,文化教育消费、汽车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等日益成为大众化消费。我国已经实现了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追求目标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正在向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需要阶段升华④。
不仅如此,社会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我国实现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以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为标志的现代文明转型,计划经济时代具有很强人身依附关系的“单位人”“集体人”已经转变成了自主择业、自由流动的“自由人”“社会人”,人的解放构成了改革开放最具实质意义的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全民医保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持续大幅度减轻,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
所有这些均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坚持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视为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突出民生为重、民生优先并让国家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取向,是顺应民心所向并造福全体人民的合理取向,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具体落实到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和提升民生质量上。
制定科学的长远规划与极强的执行力
在国际比较中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因政党轮替和领导人更迭往往难以考虑长远,所揭示的一个基本道理即是:没有长远规划,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卓越成果;没有极强的执行力,也不可能将理想的蓝图变为现实。
近40年间,我国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的长远规划和极强的执行力。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三步走”战略进一步丰富,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发展实践中,“三步走”战略与“两个一百年”目标进一步体现在持续不断的五年发展规划中。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酝酿编制“六五”计划。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这是继“一五”计划后的又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发展计划,也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健康轨道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持续近40年,并且还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以及未来更多的五年规划继续推进国家发展,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国家能够如此长远地围绕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而持续不懈努力奋斗的榜样。
我国的五年规划还通常跨越五年一届的政府任期,这种施政方略确保了国家发展进程不因领导人与政府换届而中断或出现大的波折,可以一届接着一届干。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执行力,实现了大政方针的连贯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这是一条宝贵的中国经验。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奉献精神
从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到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取向,再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财富并通过税制改革与社会保障合成推进等措施加以调节,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为改善自身生存境遇而努力奋斗的内生动力。从全国各地“白+黑”“五+二”的工作方式到亿万劳动者为改善自己生存境遇而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自下而上的各种改革探索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涌现出来的中国智慧,构成了我国不断走向民富国强的真正奥秘。
与此同时,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局观、全局观及奉献精神亦为世所罕见,许多人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包括亿万家庭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放弃了多子多福的传统,付出了少生子女的代价。如果没有人民的勤劳、智慧与付出,今日之成就不可能如此辉煌。因此,中国人民的付出值得世界尊敬。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立的新经验
与前述经验相比,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新经验虽然时间不长,但同样已经实践证明了它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宝贵启示,如严格治吏、铁腕反腐。伴随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反腐败,一大批贪腐分子受到了惩治,公权力正在被关进笼子,有权不能任性了,做官没有以前舒服了,人民公仆接受人民监督了,一个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局面正在形成,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成果,也是未来发展必须永远坚持的宝贵经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是社会运行有序的保证,更是人民权利得到确认与维护的必要条件。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有良法可依、能够达到善治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法治中国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依法治国强调依宪治国,要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立法体制开始从行政主导逐渐向人大主导转化,重大改革强调于法有据,再加上司法体制改革等,法治水平在稳步提升,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建立在法治轨道上的现代化。
统筹推进、全面发展。针对改革开放前期的发展失衡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了重大领域相互协调、不同区域协同发展局面的形成,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不仅对于扭转以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长期失衡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开辟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这是国家未来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并继续付诸行动的必由之路。
在尊重历史、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历史是不能割断也是不应当割断的,它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也关乎人民对事物的基本认同与基本判断。割断了五千年文明史就会割断中华文明传承的脉络,造成文化认同的深刻危机;割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的历史,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使国家与人民陷入迷雾之中。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发展阶段不能割断。改革开放40年来能够取得卓越的发展成就,正是在继承毛泽东等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基立业的卓越成果基础之上,通过反思、修正前三十年发展进程中的不足与失误,进而开拓创新的结果。新时代也需要在继承40年改革开放卓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反思与总结近40年发展进程中的不足与失误,进一步开拓创新,让改革开放走向深化并达至更高目标。唯有如此,我国的现代化大业才能顺利推进。
我国近40年来获得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客观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规律。虽然时代发展进程中还会遭遇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复杂变化,但只要珍视上述基本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指日可待。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