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
我们鼓足了干劲
本报记者 李 婕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里说,我们都是追梦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太有感触了!”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方文墨说。
方文墨是一位“80”后钳工,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他所在的班组一共12人,承担着沈飞公司手工加工环节的高精度工作。航空装备的不少核心零件,有的精度高达千分之毫米级,就是出自他们之手。在这样一个班组里,有10名“90”后,他们都是方文墨的徒弟。
“我常常跟徒弟们说,我们的工作就跟运动员一样,每一个动作和步骤都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达到必要的精度和准度。只有靠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具备工作需要的技能水平。”方文墨说。
方文墨的个人成长也是如此。从15年前技校毕业进入沈飞公司工作,方文墨慢慢养成了不到5点钟就起床“练功”的习惯。平常加工的零件,平面一般只有火柴盒大小,每个表面至少锉修30下才能达到尺寸精度要求,而这个动作,他每天要完成8000多次。正常情况下,钳工一年换10多把锉刀,他要换200多把。反复训练不断打磨着他的手艺。方文墨的加工精度超越被业内称为教科书级别的0.01毫米,提高到0.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粗细的1/25,由此创造了钳工领域的“文墨精度”。他还告诉记者,最近这个精度又有了新的突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40多项全国和省市荣誉称号相继被用来奖励这位“大国工匠”。而方文墨向记者强调,“我是一名普通的钳工,只是赶上了好时代。”他说,从在技校学习到进入沈飞,他恰恰赶上国家对一线产业工人日益重视的时机。提高技能工人待遇、提升职业社会地位,这为产业工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航空制造业已经从最初的仿制和改进设计阶段,走到今天的自主设计和创新研发阶段。国产C919大型客机等彰显着中国制造的实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则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我们未来工作鼓足了干劲。”方文墨说,2019年是他加入沈飞的第15年,他的新年愿望是带出更多好徒弟,大家一起为新的“大国重器”贡献力量。
“西部计划”支教青年吴昊——
点燃西部儿童的梦想
本报记者 徐佩玉
元旦过后,吴昊和他的学生们进入紧张的期末复习中。今年23岁的吴昊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在大四那一年毅然选择了投身国家西部计划,成为支教队伍中的一员。“支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能为孩子们带去帮助。”
去年8月,吴昊只身一人从首都来到了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起初,吴昊不适应,班里的孩子也不适应。吴昊说,“虽然大家都会说普通话,但是在日常交流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地说四川话,经常听得我不知所云。而且四川什么食物里都要加辣,我刚来的时候连着拉了两个星期的肚子,后来才适应了这里的饮食,现在就觉得无辣不欢了。”
吴昊告诉记者,他刚来支教的时候发现班上的孩子普遍不太自信,不敢回答问题。“现在很多人已经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愿意听我的课,并且会在课堂上积极地回应我。”孩子们身上一点一滴的变化,吴昊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不仅是对他支教意义的肯定,也让他感受到了希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7亿多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也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了2017年底的3.1%。如此伟大的成绩,是每一个中国人拼搏奋斗而来的。
吴昊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昌盛。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光鲜亮丽的城市,更应该关注基层、关注偏远地区的乡村。当基层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知识和本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爱国热情,那何愁中国的未来不够美好。中国梦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只有每一个人对基层、对孩子们多一份关爱,每一个人多教导孩子们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中国梦才可能实现。”
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几个月的时间,吴昊意识到,比起物质支教,精神支教更重要。“我们这些支教老师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的目标。我们班上陆陆续续有不少同学来跟我说,我讲了很多他们没听过的东西,他们现在想闯出去看看了。”吴昊说。
新的一年,吴昊表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服务。
罗布泊国投钾肥基地创业者姚莫白——
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值得
本报记者 孔德晨
方圆300公里的罗布泊,风沙漫天,曾被称为“死亡之海”;也正是在这里,“长”出了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的钾肥基地,让中国农民用上了全球最优质最廉价的钾肥。
姚莫白大学刚毕业就踏上了前往罗布泊的路途,沙漠中一干就是16年,如今已成为国投罗钾硫酸钾厂厂长。他告诉记者,在罗布泊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发现大庆油田。但如何将罗布泊的宝藏进行开发利用,却是困难重重。
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没有与罗布泊环境所匹配的设备设施,开发难度极大。姚莫白回忆:“我们当时请了德国著名的钾肥专家埃蒙斯博士来指导,他了解情况后直摇头,说:‘你们这不能直接生产出来硫酸钾,必须从外面买回来氯化钾才能生产硫酸钾’。”
如果从外面买氯化钾来生产硫酸钾,那项目还有什么开发意义?姚莫白和他的伙伴们不服气,硬是凭着一股子冲劲儿,根据罗布泊盐湖资源的特点,自主创新,开发出了一套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工艺技术。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姚莫白说,罗钾克服了众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在罗布泊腹地完成了探索性试验、小试、中试、工业性试验,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罗布泊硫酸镁亚型卤水制取硫酸钾”工艺技术。
回想起到罗布泊的第一天,姚莫白记忆犹新:“第一次来罗布泊,就像到了月球一样,在这里看地平线是弧形的,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刮沙尘暴时,一口饭一口沙。晚上要戴口罩睡觉,板房四处漏风,早晨起来被子上脸上都是沙子。”钾肥基地3000多名员工中相邻最近的工位,也有几十公里,而家人,更是远在千里之外。
前两年,“罗布泊年产120万吨硫酸钾成套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促进了我国硫酸钾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使我国一举迈入了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行列。
进入新一年,罗布泊钾肥基地建设依旧热火朝天。“一辈子能为国家做一件事情非常值得。”姚莫白说,“奋斗,不仅是在‘生命禁区’,更是心中永不磨灭的信念。我们要让‘死亡之海’变成‘幸福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