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为、敢为和善为的“三为”精神是践行实干作风,推动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真抓实干才能把工作做细、做实,也唯有继续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才能持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关键词】想为 敢为 善为 实干作风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干就是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其追求的结果便是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荀子·修身》中指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任何工作离开了脚踏实地的实干奋斗都不可能获得成功,更不可能做出实效。每日沉浸于空想和幻想必然难以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更难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高峰攀越另一个高峰,靠的就是一大批既具有务实精神又专心实干、埋头苦干的奋斗者和践行者。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激荡新气象、激发新作为、开创新局面,靠的还是一大批勇于扛起责任、担当实干的奋斗者和践行者。这些奋斗者和践行者身上都拥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便是“不等、不靠、不拖”的主动性和“想为、敢为、善为”的精气神。
想为是践行实干作风必有的思想自觉
想为是一种思想自觉,是主观上想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主观上想为是践行实干作风的基础和前提,是产生实干劲头和实干作风的原生动力。没有主观上的想为,便不可能带来工作和事业中的实干行动。尤其面对艰难险重的工作时,如果没有主观上的想为,便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不可能推动工作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不仅仅“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更意味着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应对更为艰巨繁杂的发展稳定任务。要想展现新气象、践行新担当、彰显新作为,离开了想为的精神和思想自觉是不可能的。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我们肩负的发展任务艰巨沉重,我们踏上的发展道路艰辛重重。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破浪前行、披荆斩棘,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和实干劲头。唯有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力,同向前行,我们的“航船”才能走得更远,驶得更稳。而要践行实干精神必须要有想为的思想自觉。建立了想为的思想自觉,激发出了想为的原生动力,我们才能够处处考虑工作,时时想着事业,也才有可能不断寻求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方式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想为的思想自觉,并没有激发出自己想为的原生动力,因此整日沉浸在幻想和虚度之中,安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仅工作上没有任何的进展突破,而且贻误了党和国家事业。因此,建立想为的思想自觉,深挖与激发想为的原生动力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展现新气象、践行新担当、彰显新作为的基础环节。只有将工作视为事业,视为责任,视为毕生追求,才能扛起肩负的职责,打牢奋进的基础,夯实实干的根基,并在工作中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离开了想为的思想自觉,便不可能将工作放在心头,将责任扛在肩上,更不可能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推动工作创新和事业发展。
敢为是践行实干作风必需的气魄胆识
敢为是一种气魄和胆识,是在工作上和事业中锐意进取、雷厉风行、披荆斩棘、踏浪前行的勇气,是敢于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工作新进展的担当胸怀,是不惧非议、不怕诟病、不计得失的开拓精神。离开了敢为的气魄和胆识,工作中注定只能是平庸无为。进入新时代,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不能只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而患得患失,不能只抱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而畏首畏尾,否则践行实干精神、推动工作进展无疑是空中楼阁。
拥有敢为的胆识和气魄是干事创业与推动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敢为体现的是担当。在头脑中,立足实际工作而不是走过场、讲形式,敢于大展拳脚而不是花拳绣腿,敢于讲真话、说实话而不是欺上瞒下便是敢为的担当;在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始终不发生偏离,认准的事情绝不拖延,沉稳地抓住机会,脚踏实地而不是飘在空中,大胆推进而不是患得患失也是敢为的担当;在实践中,大刀阔斧而不是囿于成规,雷厉风行而不是拖泥带水,锐意进取而不是固步自封更是敢为的担当。拥有了敢为的担当,便拥有了干事创业的劲头和推动工作展现新局面的气魄。也只有拥有了敢为敢干的气魄,实干精神才能迸发出来,才能真正将事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敢为是践行实干精神的重要基础,但是敢为并不意味着乱为。敢为是在工作中拥有开拓精神,敢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在实践中敢于突破陈规陋俗,不拘泥于现有章法的脚踏实地,是在举措上既能够顾全大局而又不陷于偏颇。只有在这种敢为精神的激发和鼓舞下,我们才能不断推进工作、跨越台阶、开创局面。乱为意味着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顾及实际情况,实际上是一种不科学的冒进作风。乱为必然导致混乱和灾祸,对于工作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必须要严格区分敢为与乱为,在实际工作中立足于客观实际,多方寻求突破,并敢于大胆决策,大胆实施,努力践行实干的工作作风。
善为是践行实干作风必备的能力素质
善为体现的是能力和素质,展现的是干事创业的技巧与方法。只有善为才能在工作中善于寻求突破,善于寻找方法,善于推动创新,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工作新进展。善为是践行实干作风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不善于从众多矛盾中寻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注定是难以找到工作突破口的。找不到突破口,不能“剥丝抽茧”,不能“按图索骥”必然会失败。
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也不是开开会、发发言便可轻易推动,更不是只拥有想为和敢为的精神便可顺利完成。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更加纷繁复杂,我们所肩负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要想如期完成既定目标,推动工作高质量的开展,离开了善为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拥有善为的能力,我们才能从千变万化的形势中理清头绪;只有拥有善为的素质,我们才能从繁重艰巨的工作中“剥丝抽茧”找到新的突破口;也只有拥有善为的精神,我们才能不断将工作条分缕析、化繁为简。
善为的能力和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并不会随着广大党员干部党龄的增长和职位的升高而自然提升,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日积月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新视野、提升新本领。知识体系总是在不断更新,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不能立足实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必然要面临“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在“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善为必然难以实现。而不能善为便会没有思路,缺失方法,工作必然难以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的目标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沉重,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来提升自身善为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为赤峰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黄诘云:《以实干作风克服形式主义》,《红旗文稿》,2016年第18期。
②唐剑锋:《改作风就是要实干》,《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年第2期。
责编/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