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理念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体现了可贵的天下主义和世界情怀;在治理方式上倡导民主,扩大民意,反映了“美人之美”“民本”“重民”等思想;在治理目的上力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彰显了“和合主义”精神。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了中国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思考,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哲思与智慧。“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和担当,具有包容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念,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自信,必将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深入地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理念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体现了可贵的天下主义和世界情怀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治理框架和体系的一次创新,其跳出了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视角审视全球治理的传统思维和格局,即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多赢,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使其更宽、更广,更具包容、普惠,更显公平、合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精神是“共商、共建、共享”,代表着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理念和新趋向,将给世界带来更长久、可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并以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将开启全球治理的新开端,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潮流。
1973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进行对话,认为西方无法主导和引领人类未来文明的方向,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总结的原因主要有:中国人对一个超级文明、巨型文明社会的稳定秩序的完整守护,中国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区域的世界主义模式可以为今天的人类提供宝贵的经验;可贵的天下主义精神的保持和守护;道家的哲学精神为人类文明提供了节制性与合理性发展观等。这些是汤因比给出的中华文明精神遗产的优秀资质。汤因比坚信,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是人类的未来和出路,才能避免人类社会的灭亡,而西方社会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
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蕴含着强烈的兼济天下的担当情怀。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通过“修身”即个人修养来最后达至天下太平的最高理想。强调“达则兼善天下”的情怀,履行“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使命。这种世界主义的人文情怀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华传统文脉之中,绵延至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治理理念正是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人类福祉的终极关怀,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襟和情怀,蕴含着“人”“己”互为联系,有机统一的哲学智慧和思想。“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至高精神,努力实践普惠、共享的全球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治理进程中,世界各国既竞争又合作,既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又相互关切他国利益,努力从区域共享发展到全球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天下大同”的新全球化时代和国际新秩序提供了路径和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方式上倡导民主,反映了“美人之美”“民本”“重民”等思想
“一带一路”倡议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全球治理方式,是对全球化合作模式和文明融合精神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倡导各国民主参与,共同商议,共同发展,并努力扩大全球化的民意基础,愿景是提供一个世界各国人民广泛参与和享受普惠成果的合作之路。
汤因比认为,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为新时代人类社会整合提供了重要借鉴。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礼相待”,是儒家文化价值观倡导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原则,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价值的本质特征。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不仅契合当下的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现实,更顺应了民之所向和世界发展之趋势。“一带一路”的构建必将使平等友好、互惠互利成为全球化的主旋律,体现了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新的国际合作观,强调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合作的最优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平等的治理方式,坚持各国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在相互尊重各自的发展战略、社会制度、文明的基础上开展全面合作。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在多样性中求合作,求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从而努力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新全球化治理格局。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孟子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思想;唐太宗发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感叹。中国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理所在。“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方式上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厚重的“民本”“重民”思想。随着大众文化的深入发展,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与观念深入人心,民众的个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觉醒,“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各国大众普遍参与,普遍受惠的治理方式正是应合了大众文化觉醒的世界潮流,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的自信声音。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目的上力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彰显了“和合主义”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在治理目的上突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即全球化不只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应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成功实践,都充分证明,现代化不只有西方一种模式,全球化也不应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传递给全世界,是中国对全球化治理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贡献,是世界各国实现全球化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实践,是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一带一路”倡议的治理目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主义”精神和共生共享理念。“和合主义”是一种多元和平共存的方式,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是全球治理的一种新思路和伦理价值取向。
“和合”思想源于《易经》,其价值理念是和而不同,和以致生。中国在文化传统上讲究“和合”的处事原则和待人情怀,例如,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成己成人”,强调自我完善的前提则是与他人的良好互动。这种对自身的认知并不排斥他人,认为自我与他人是和谐统一体,将“成己”与“成人”作为并行不悖的价值准则。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礼让为国,协和万邦”的思想源远流长。义以为上、舍生取义是中华文化之精义,和合中庸、兼容共存既是个体亦是国家的核心价值取向。
在如何处理社会关系上中西文化有着本质区别。个人主义和自我依赖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西方文化是独立自主的文化模式。中国文化是群体主义和相互依赖的人际模式,是相互依赖的文化模式。尽管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利弊共存,但在当下全球化面临赢者通吃、文化霸权的过程中,无疑,“一带一路”倡议因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凸显开放包容的特征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为这一国际倡议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丰富底蕴,也因此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节点受到广泛关注欢迎而流光溢彩。
“和合主义”的精神内涵是优态共存,和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即共赢、共享、共建正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的体现。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真诚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和合共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有理有礼的大国风度和自信形象积极参与全球化治理,承担国际责任。
(作者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著,徐波、马小军等译:《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②赵振羽:《一带一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人民日报》,2017年9月5日。
责编/张蕾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