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女性主义的觉醒与滥觞

核心提示: 2018年,受国外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国内女性主义迅速觉醒,表现出主题多元、形式多样、制度建构和强大社会动员力等特征,其在唤醒女性意识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稳定带来一些挑战。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的极端化、政治性倾向有所凸显,需要加以重视。

【摘要】2018年,受国外女性主义思潮影响,国内女性主义迅速觉醒,表现出主题多元、形式多样、制度建构和强大社会动员力等特征,其在唤醒女性意识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稳定带来一些挑战。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的极端化、政治性倾向有所凸显,需要加以重视。

【关键词】女性主义  社会影响  新动向    【中图分类号】D44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女性主义思潮的重要表现

一是议题主题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2018年受到美国和全球“MeToo”运动的影响,多名女性开始实名曝光性骚扰事件,并掀起了国内的“MeToo”反性骚扰运动。在此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潮主题开始裂变,从反性骚扰逐渐扩展到反招聘性别歧视、生育权自由、单身主义等,女性主义思潮也从反性骚扰倡议演变成女性对社会各领域性别不公现象的控诉和抗争,并且由倡议逐渐向“运动”转变。在表现形式上,由最初的网上倡议逐渐向线下转移,线上线下共振现象时有发生,线上借助图文、视频、热线进行传播,线下以街头艺术、沙龙、戏剧等方式开展活动,女性主义思潮影响范围持续扩大。

二是探索将制度建设提上议程。2018年,国内女性主义热衷于就热点女性议题掀起论战,不断壮大其舆论声势,以试图扩大社会影响。在此过程中,女性主义从单纯的抗议、不满开始走向机制建构路径,将制度化建设提上维护女性权益的议程,试图摆脱以往女性主义“重言论,轻行动”的僵局,通过提出制度命题将女性主义倡议文本化。如2018年初,在“两会”上的提案议案中,就有多项与女性权利相关的内容,涉及到反性骚扰、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招聘性别歧视等。在国内“MeToo”反性骚扰倡议开展过程中,全国多所大学的校友或学生发起了给母校写信呼吁建立反性骚扰机制的活动,获得了众多的联名支持,教育部等单位出面做出回复,表示将针对高校性骚扰制定相关的管理和预防机制。与此同时,富士康公司的员工也通过公开发声来表达反性骚扰的呼吁,并向公司递交联名信,希望得到制度性的保护。

三是社会动员和组织力量强大。2018年,国内女性主义表现出极强的组织号召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在国内女性主义群体中具有代表性和领导性角色的“女权之声”,由于发布违规信息而被永久关停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此事被女性主义群体大肆炒作为政府的言论审查和打压侵犯言论自由,并在网上发起“#我是女权之声本人#”的所谓声援抗议,引发大量转发讨论,甚至上升到对国家体制的批判和攻击,鼓吹要进行社会改造,并号召女性主义者转至地下继续抗争。借助网络即能形成如此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其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警惕。

国内外形势为女性主义觉醒提供社会基础

从国际形势来看,女性主义近两年再度掀起新一轮高潮,频频成为公共舆论焦点,引发国际社会的大量关注,并取得一定进展。

在表现形式上,女性主义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女性游行活动,积极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女性权益。与此同时,女性主义者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发声,如声势浩荡的“MeToo”运动号召女性借助网络社交媒体说出被性骚扰经历,随后获得大量转发,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议题内容上,女性主义开展运动或倡议的主题更加多元,涉及生育自由、工作权利、公民权利、反家暴、反性侵等。与此同时,女性主义同其他受歧视压迫的社会群体联系更加密切,并热衷在运动中积极同残障群体、同性恋群体、环保主义群体、工人群体等进行关联,力图获得更大影响。

在社会影响上,一方面,女性主义的崛起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更多女性开始参与到对女性权益的呼吁和争取当中,越来越多领域开始关注女性权利并采取行动做出改善。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开始从单纯的口号倡议走向制度建构,一些维护女性权利的法律不断出台,女性权益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借助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际女性主义的做法和进展情况开始为国内女性主义者所熟知和借鉴,国内女性主义思潮获得了国际参照和支持,女性主义觉醒开始从理论走向行动。

从国内形势来看,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妇女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平权制度为女性主义兴起提供了话语基础、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首先,在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过程中,作为基本国策的男女平等观念一直以社会共识存在于主流话语体系中,且越来越深入人心,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由此,女性主义在进行宣传动员时就拥有了良好的话语基础,其宣扬维护女性权利、消除女性歧视的主张也更易获得理解和支持。

其次,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有效保障了女性的各项权利。一些女性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允许,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在受到国内外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后,便加入到女性主义的队伍中,这也是女性主义得以崛起的物质基础。

另外,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社会面临转型,一些社会矛盾容易激化、凸显,社会焦躁情绪较普遍,当涉及女性遭遇不公正对待等情形时,女性主义情绪极易被点燃。

女性主义思潮的社会影响不可小觑

2018年,国内女性主义通过不断创造和扩大舆论声势,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妇女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同时,也应正确辨识女性主义思潮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防止女性主义因持续扩张而失控,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稳定面临挑战。

一是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促进了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随着国内女性主义思潮的声势渐高,反性骚扰、反性别歧视等女性话语有逐渐上升为女性主流话语的趋势,女性愈发关注自身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并力争获取应得的社会资源和地位。女性更加注重自我的独立、自由,并越来越多从自我价值的实现中获得成就感。与此同时,女性主义思潮的高涨推动了与女性权益相关政策、法律和规则的制定,制度化建设将有效降低女性遭受不公或受伤害的几率。另外,女性意识的觉醒将继续推动女性主义发展,并将影响现有的社会结构,从而改变人们的认知观念。

二是女性主义引发舆论论战,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解构风险。在国内女性主义思潮兴起过程中,由于女性主义群体内部个体观念不同、行动方式不同,导致女性主义内部不能形成一致意见。与此同时,对女性主义“重言论,轻行动”“重权利,轻义务”“自我矮化,自我弱化”等的批评声音不绝于耳,国内反女权浪潮不断高涨。至此,女性主义内部的不同意见、女性主义与反女权等多方话语开始在新媒体环境中不断交锋、碰撞,舆论论战时有发生,加之论战过程中会夹杂对转型期社会矛盾等的探讨,各种不良社会思潮趁机而入进行关联攻击,进而对主流意识形态发难,尤其当相关领域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供给不足时,极易面临被解构的风险。

三是女性主义思潮引发串联行动,催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伴随女性主义极强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联动的串联行动并不罕见,如依据舆情事件在微博上发起相关女性话题,各女性组织或群体往往会积极跟进,在大规模参与行为推动下,话题迅速扩散,女性热点议题由此生成。在此过程中,舆论安全风险将迅速加大,社会安全管控所面临挑战更加严峻。一方面,部分行动参与者夹杂着刺激性情绪,甚至表现出极端化倾向,行动过程中极易受群体情绪感染而做出非理性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国内女性主义极易同国际女性主义等思潮运动产生勾联,境外敌对势力会伺机将反动思潮输入国内,试图借女权的幌子扰乱国内社会舆论,引发舆论纷争,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女性主义思潮发展呈现新动向

2018年,女性主义思潮在积极宣扬男女平等、争取女性权利时,社会中的女性话题越来越多,女权群体越来越庞大,女性主义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女性主义活动目标更多聚焦在公共领域。从2018年女性主义活动所涉主题来看,其争取的女权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领域中,而非在家庭这种私人领域中。一方面,随着我国妇女事业的快速发展,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已经获得普遍认可,加之女性越来越多的走向工作岗位,女性的家庭地位普遍得以提高,针对家庭等私人领域的女权呼声相对减弱。另一方面,在女性主义者当中,城市中受过较高教育的女性是为女性主义发声的主力,这其中又包括一大部分年轻的单身女性,这类女性往往没有太多家庭压力,家庭以外的性骚扰、性别歧视等女性权益才是她们关注的焦点,其主张的女权对象主要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对处于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关注相对较少。

其次,女性主义同其他思潮形成合流,容易走向极端化。在追求女权过程中,部分女性主义者过于强调女性权利,主张追求完全的独立自由,极易受到其他思潮影响,偏离原本的女性主义逻辑。一是同新自由主义交织,试图获得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独立身份。但女性主义忽视了其应履行的个体义务,一味强调自由解放,最终变成对男权的逆向歧视。与此同时,部分女性主义还表现出一味追求发动舆论力量,而将社会法治置于一旁,极端化倾向明显。二是被消费主义觊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女权之名,用资本逻辑加以运作和影响,在产品内融入女权元素,并贴上女权标签,以此向广大女性大肆兜售其“女权”产品。然而,这种被包装的女性主义只会带来消费的狂欢,而终究成为被资本操纵的消费主义工具,女权功能基本丧失殆尽。

最后,女性主义开始表现出政治化的苗头。新媒体为女性主义者自我赋权提供了机会,基于新媒体的女性主义思潮在传播形式、传播手段、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与之相伴的是女性主义的号召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女性主义的“运动化”趋势愈发显著,有时甚至不惜跌破法律底线,试图通过游行、网络群集等形式对抗国家管理体制,以达到个体或某个组织的个性目标,试图使女性主义在国家或社会权力体系中获取主流性地位。同时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女性组织积极同国际女性主义势力进行合作,并接受境外的资金支持,意图将国内女性倡议活动政治化,进而获取社会管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郭海威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黄楚新:《当前我国网上意识形态研判》,《人民论坛》,2018年第3期。

②袁莹:《浅谈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女权主义》,《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年第8期。

③王芊霓:《反性骚扰,刷屏的MeToo风暴》,《科学大观园》,2018年第18期。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女性主义   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