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是党建工作持续、稳定、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在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的大潮下,如何通过文化自信建设来提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满足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是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 党建工作 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够坚定广大党员及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新时代党建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和创新点,也是密切群众与党建工作联系的有效方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丰富,为党建工作中的文化自信力发展提供支撑。因此,借力文化自信,助推党建工作成为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自信的程度与党建工作开展的能力和效果息息相关,只有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每个党建参与工作者的内心之中,才能够确保党建工作有活的灵魂、好的效果。
文化自信既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强劲动力,也是党建工作持续追求的目标,并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就党建工作的开展来说,坚定文化自信既是工作追求的目标,也是工作开展的动力,只有牢牢把握文化自信在深化党建工作改革与创新方面的积极功能,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推动党建工作攻坚克难,实现新的突破。具体来说,文化自信在党建工作开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文化自信为深化党建工作提供了持续、强劲的动力支持。新时代的党建工作,除了发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能以外,还承担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的艰巨任务,这使得党建工作开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在参与工作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通过文化自信建设,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传播到党员干部的心灵深处,提升其干事创业的信心,将文化自信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力,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推动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其次,文化自信为密切联系群众搭建了良好的桥梁。营造良好的党群关系既是党建工作开展的目标,也是党建工作开展的方式。在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来搭建党群交流平台,使群众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定位、科学追求个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自身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同时,通过文化自信建设,可以增强群众的文化修养,丰富党建工作开展的内容和方式,使党建工作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最后,文化自信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党建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内容,其开展主要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方面的各种诉求,而群众诉求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多变性特征,决定了工作开展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加以丰富。文化自信建设是将那些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元素提取出来,融入到党建工作中,以此丰富工作的文化内容,迎合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同时,文化自信所提倡的“自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充分吸收任何优秀的文化内容,为党建生命力的更新迭代夯实基础。
在开展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深入挖掘群众中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建设资源
文化自信在党建工作方面的积极功能最终都要通过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情况呈现出来。因此,在开展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深入挖掘群众中所蕴含的文化自信建设资源,并通过有效的整合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充分认识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自信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群众文化需求而开展建设工作,换而言之,是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是衡量文化自信建设工作实际效果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在文化自信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就“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什么”“如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努力的探索,确定文化自信建设的重点目标。
党组织要注重利用党群关系双向性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将从群众生活中吸收的优秀文化内容加以总结整合,使其更具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融入到文化自信建设工作中。例如,党员干部要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其文化自信建设方面的态度、想法,倾听群众的文化需求,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明确工作的重点,为工作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指导;另一方面,要对党在文化自信建设方面的最新思想成果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宣传教育,使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能够与时俱进。例如,可以通过集体培训学习、面对面沟通交流等方式,对一些新的理论问题进行解读,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能够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遵循科学规律,完善文化自信建设的方法体系
文化自信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开展需要遵循科学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体系,确保文化自信的有效实现。
第一,深入研究文化内容。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了众多的文化内容,其中既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的优秀文化成果,也有糟粕谬误之论。因此,在文化自信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严格的筛选来打造科学、规范、积极的文化内容体系,确保群众所接触到的文化内容的正确性。同时,在文化内容研究过程中,要从群众中的文化需求着手,确保研究成果具备良好的实效性。例如,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本地区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筛选出区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将其作为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确保工作内容“接地气”。
第二,创新文化传播路径。文化自信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功能需要通过群众性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这就决定了文化自信建设工作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深化群众对文化自信的认识和认同,第二步是促进群众文化自信心向文化自信力的转化。这两项内容的开展均需要借助相应文化传播路径。因此,有必要围绕文化传播路径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化媒体,以及电子邮件、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强化对优秀文化内容的宣传,使更多的群众能够接触到文化自信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通过双向互动的交流来跟踪、了解群众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文化认识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深入的讲解,使群众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自信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信力。
此外,党建工作应善于推动文化自信的创造性转换。文化自信建设是鼓励群众将从文化中获得的自信心转换为自信力,贯穿到行为实践之中,创造出更丰富的文化成果。换而言之,能否实现文化自信的创造性转换直接关系到文化自信建设的成败。一方面,要鼓励群众将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自信心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以此来丰富文化创造的路径,鼓舞和感染更多的群众。另一方面,群众作为文化自信创造性转换的主体,其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注意对群众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其保持思想和实践的科学性,引导群众进行科学的文化自信创造性转换,避免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错误思想和行为。
(作者为中共沧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
【参考文献】
①毕国忠:《中国文化凭什么自信》,《人民论坛》,2018年第3期。
责编/谷漩 美编/史航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