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大数据助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核心提示: 大数据可以量化分析评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状况,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展时空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便利。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有必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

【摘要】大数据可以量化分析评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状况,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展时空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便利。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有必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的出现开启了一个新的信息革命及思维大变革的时代,给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庞杂的数据信息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多渠道来源的数据信息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多向互动的数据信息交流对培育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造了新条件、提供了新契机。大数据背景下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契机

大数据可以量化分析评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状况。在大数据背景下,人联网和物联网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数量越来越大,这些数据信息更加深刻和精准地揭示了社会现象及规律。高校教育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平台,收集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线上线下活动信息。虽然这些信息是零星的、碎片化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和偏好。教育者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和整合,可以全局性、实时性分析评价大学生群体或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和践行状况。

大数据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展时空创造条件。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社群的虚拟性打破了人们由来己久的时空环境,为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变革。一方面拓展了教育空间,网络虚拟空间超越现实空间的限制,冲破因地域局限带来的人际互动的不便,大学生可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通过网络交流互动,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另一方面延展了教育时间,网络信息的接收允许非即时性、非在场性,即大学生可在任何时候获取教育者在网络上发出的教育内容,也可在任意时间与教育者双向互动、与其他人多向互动。网络虚拟空间这种跨越时空的特征,几乎把时空距离缩小到零,为大学生接受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延展了时间和空间。

大数据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便利。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化教育诉求日益强烈。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线上线下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建立学生个人数据档案,然后采取云计算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研判,可以精确分析每个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程度、践行状况、存在问题等情况。据此,大数据这种特性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制定符合特定需求的个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维方式

侧重整体性思维。以往由于技术局限,分析研究价值观培育相关问题以样本研究为主,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要素到系统、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模式。但是,以这种方式为主的研究易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而在大数据时代研究相关问题应以整体性思维为主,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系统到要素、从整体到部分的认知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动态化,教育者借力大数据储存、监测、分析等技术,可以多渠道、全样本、全方位获取相关信息。

侧重关联性思维。关联性思维主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更加注重数据间的关联性,面对纷繁杂乱的数据要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如: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日志、微信空间、微博博文、论坛贴吧等数据信息,可发现网络数据信息与学生的兴趣喜好、情感变化、思想波动、内心需要、价值追求和行为趋向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情况。

侧重动态性思维。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侧重动态性思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固定范式,针对当即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略,正确处理好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积极探索教育新手段、新方法。

构建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及评估调适机制

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平台和数据库。高校不仅可以整合校内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本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数据信息收集的综合平台,也可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信息管理中心和共享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对大学生的线上和线下活动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对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归类,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内化、践行状况数据库。

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调研评估制度。高校应组建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的工作队伍,对收集到的大学生群体或个体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分析、研判、评估,找出不同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该群体或个体的心理动态、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价值选择等,进而了解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及践行的情况,掌握当前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趋向等。

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调节干预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数据信息的分析研判结果,及时采取调节干预措施。比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内化不深的学生,可找准他们兴趣聚焦点和思想共鸣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

推行内容数字化。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信息的高速流动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人们希望对信息进行快速阅读和传播,因此,短小精练的数字化信息资料更受欢迎。教育者要顺应社会信息化、时间碎片化的发展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传播内容用“微言微语、微图文微视频”等方式表达出来。同时,还可推行“在线学习”“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采取这些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色交融的数字化形式,更有利于大学生认知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推行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鼓励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受教育者能深刻地思考并领会所学知识的教育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教育信息传播的互动性特点为参与式教学创造了条件,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种条件,采取学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推行自主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便利条件。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要避免灌输式教育,避免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应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

(作者为江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江西警察学院党委书记)

【参考文献】

①邹绍清:《论大数据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方法的创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②孙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21期。

责编/周小梨    美编/李月敏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价值观   核心   大学生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