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以新形象新担当引领襄阳消防事业创新发展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党中央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标志着一支全新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是消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中央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消防救援队伍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训词,着眼历史和时代的发展大势,站在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了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目标追求、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建队治队的根本遵循、指明了强队兴队的目标方向,为新时代消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训词,是确保消防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必须牢固确立训词在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全面准确把握训词精髓要义,依据训词精神抓好战略筹划和工作谋划,用新形象、新担当履职新时代的新使命,确保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

正风肃纪,从严治队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消防救援队伍要“做到纪律严明,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集中统一、步调一致,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这就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要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浸入灵魂。对党忠诚决定着消防队伍的政治站位,体现着政治建队的根本方针,是对各级指战员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要扎实开展“学训词、铸忠魂、促转型、谱新篇”主题教育,认真组织“践行训词、转型升级、从我做起”大讨论,推进训词精神“进思想、进决策、进工作”。要大胆探索党建工作实践创新,重建重构消防政治工作体系,锤炼党性修养,塑造政治灵魂,教育引导全体指战员自觉将对党忠诚作为一种政治追求,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二要把“从严治队”常态化、抓牢抓实。要探索适合消防救援队伍特有的管理教育模式方式,研究制定队伍正规化建设标准,建立完善教育训练、执法执勤、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部署开展转隶后新一轮达标创建活动,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三要把“正风肃纪”落到实处、常抓不懈。改制转隶到地方后,接受的监督更多,范围更广,要求更严,责任更大。要逐级压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扎实开展“点穴式”专项巡察,突出整治消防执法、装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正之风,健全以问题为导向的廉政长效机制、严格的监督惩处震慑机制、廉政风险监督制约机制。要开展违法违纪问题“大起底”,全面清查近年来信访举报、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对“压黄线”的“严问责”,“闯红灯”的“出重拳”,“涉禁区”的“亮利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完善机制,夯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训词中明确,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承担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同转制前单一的灭火救援相比,现在的职能拓展了、任务加重了、标准要求也相应提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在充分发挥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提升综合消防救援能力。

一是健全“大应急”工作机制。要从推动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再造入手,分灾种制(修)订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置工作手册,依托消防指挥调度系统加快搭建一体化、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分级分类细化灾情接报、评估预警、预案启动、操作运行等流程,强化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医疗、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的应急响应,健全联席会议、会商研判、情况通报、新闻发布等工作机制,逐步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二是增强“全灾种”处置能力。建立“基础化、专业化、实战化+基地化”的训练体系,实现由“依靠操场训练”向“基地化、模拟化训练”的转变。探索全灾种分岗施训体系,分岗位建立训练标准、考核评价、技战术研究等体系,培养精通专业科目、胜任专业岗位的专业能手;针对特殊专业的训练,联合蓝天救援队等有资质社会专业队伍开展协同训练,最大限度提高消防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强化应急救援“尖刀”力量建设,结合地域灾害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重组典型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着力解决“特勤不特、多专不精”问题。加强“智慧作战”建设,深度应用各类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消防机器人、无人机、卫星通信指挥车、单兵作战系统、3D投影立体沙盘等智能装备优势,尽快实现救援“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实施支、大队全勤指挥人员“专勤化”,指挥调度人员专职专责、24小时驻勤备战,同时建强专家智库,实行专家坐班轮值、远程视频会诊、现场协同指挥。

三是夯实“多层次”基础保障。加快推进特勤训练基地建设,配齐配足“满足全灾种、高强度实战化练兵需要”的训练设施设备。按照“大站建强、小站建密、微站建广”思路,采取“新建、改建、配建、合建”多种方式,全面建强标准消防站、小型消防站,加快推进政府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向农村乡镇等消防力量“空白点”延伸,织密救援网,缩短作战半径,提高响应速度。在大力配备灭火救援“杀手锏”装备基础上,重点加强应对水域、矿难、地质、化工等“全灾种”装备配备,联合中信重工智能装备公司、新兴重工湖北3611机械公司等本土企业深化技术研发,构建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新型装备体系。完善多元化应急救援保障模式,探索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器材和灭火药剂联勤保障、动态存储、应急供应、售后响应和技术保障等社会联动机制,重点筛选一批信誉好、保障能力强,尤其储存、投送条件好的企业作为社会联勤保障单位,形成单兵保障满足24小时作战需求、遂行保障满足72小时作战需求的保障能力。

奋勇向前,竭诚为民

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救援队伍提出,“永远竭诚为民,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在服务人民中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全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湖北正在强力实施“一主两副多极”发展战略,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抓住加快推进“一极两中心”建设的利好机遇,推动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负责、单位主责、社会协同”的消防工作新格局,为襄阳人民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火情要“稳得住”,实现精准防控。在固化人大消防执法检查、消防委六大专委会、分行业部门整治火患、党政领导每月“消防检查日”、公安机关消防警情研判、全警大督查消防等既有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政务督办、纪委问责”三项督办机制,对发生有影响以上火灾的地区,提请本级政府约谈下级党政领导,倒逼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推动消防安全从“单一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加强对行业部门消防工作的帮扶指导、对社会单位消防工作的行政指导,从“管事”向“管人”转变,从“查隐患”向“查责任”转变。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互通互认,用好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确保“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倒逼社会单位认真履责、诚信守法。督促社会单位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消防安全评估,落实评估机构责任捆绑和评估结果挂钩单位信用评级。深入推进“智慧消防”建设,通过“鼠标巡逻、探头站岗、物联放哨”,实现智能预警、精准防控。

二是服务要“做到位”,体现以民为本。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百姓的事、企业的事”当作重大事项来办,全力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前期出台的《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发展大局九项新举措》和《“放管服”便民利企八条措施》,加强消防受理窗口建设,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容缺预审”,建立“一对一”全程对口服务和“一个项目一份服务档案”机制,派员上门优先技术指导、优先业务办理、优先行政审批,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工业项目实施“先建后验”,对所有项目实施异地受理“无阻化”、城区受理“一体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消防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三是宣教要“入民心”,增强民众自救能力。加强党政领导、行业部门、村(居)“两委”负责人、网格员和消防安全经理人以及消控室值班操作人员、微型消防站站长等7类人群的消防安全培训。实施消防文化战略,将消防安全文化融入文明单位创建、道德风尚培育等活动,依托文化渗透提升教育水平。加大以群众为主角的全民参与消防力度,通过举办贴近群众生活的消防宣教活动,切实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手机全民客户端,常态化播发消防宣传提示,区分不同受众,加强针对性精准宣传。通过签订战略协议,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快速广泛传播作用。同时,组建专业化的宣传团队,建立与中央和地方等主流媒体的工作协调机制,做到“上大台、上大报,出精品、出力作”,切实让消防宣传有视角、有看点,最大限度集中展示消防救援队伍良好形象,传播消防正能量。

回首过往,消防队伍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展望未来,消防队伍也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湖北总队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襄阳支队全体指战员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有办法,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坚决扛起新时代的新使命,为全面建设“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而奋斗!

【执笔:吴 祺 王 克 赵 楠】

责编:赵博艺 / 董惠敏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襄阳   形象   事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