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穴市把农村改革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的动力源,将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群众参与,立足试点先行,着力破解现实难题,深入探索改革实践,相继开展了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现了“群众积极参与、农民多方增收、集体经济增长、农村资源增值”的目标。
以民为本,让民顺心:户主变主人
武穴市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挥好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观念,全面激发改革内生动力,以良好的环境推进改革落地。
坚持政策依法改。一是建强组织体系。实行市、镇、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土地产权制度系列改革,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谋划改革路径和具体办法,印发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了具体遵循和依据。二是吃透政策精神。在改革具体方案、程序和相关制度制定上严守政策和法律底线,实行公平性和合法性审查,确保了改革方向不偏离、任务不落空。通过组织培训、宣传发动、专业指导,使相关改革政策家喻户晓。三是统一规范章程。对历史遗留和难以准确判定的共性难题,由市级收集汇总、分类梳理,组织专班深入镇村指导调研,结合实际出台系列指导性意见,对产权归属不清、争议性成员身份确认、特殊人群股份配置等难点问题进行原则性明确和界定。
公开公正依民改。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严把程序关、质量关、督办关、问责关,公开操作、公正实施,让群众自觉组织参与、自我监督约束,防止发生不经群众评议乱认同、不实地核实假公示、不因地制宜虚质效等问题。如花桥镇马塘村委会在农户承包地块公示确认时,将一农户的8个田块公示为7个田块,农户对此有异议,村委会及时核实修正,并再次公示。四望镇德里桥村四组67户二轮延包手续不完备,无档案资料,该组推选8名村民代表,逐户逐块核实,原合同面积389亩,实测面积472亩,建档确权落实到户。对改革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妥善解决,全市共调处矛盾728起。
一事一议依德改。对改革推进中有争议的情况,各村广泛召开村民代表会、垸场会、户主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选择。充分吸纳老干部、老党员和熟悉历史情况的村民加入改革理事会,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实地查物,现场解决矛盾纠纷。通过熟悉历史沿袭、具有道德威望的老人和乡贤公开论证,打消了村民顾虑,凝聚了改革共识,从而顺利推进改革。如在个人股的配置上,摒弃简单地将股份配置与劳龄直接“划等号”的做法,除基本股、劳龄股外,由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设置贡献股,按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村集体实实在在的贡献程度公开配股。如朱木桥村在配置贡献股时,直接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热心村级公益和为集体做的特殊贡献相挂钩,激励村民关心村级发展、参与村级公益事业,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赋能解难,助民贷款:资源变资产
武穴市聚焦土地产权变现,突破抵押登记、价值评估、放款额度、风险防控、资产处置五个关键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市累计发放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15笔10617万元,带动1000余户农户致富。
搭建两级平台。实际工作中因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委托授权不明晰导致贷款抵押难登记,影响了抵押的法律效力和银行放款进程。武穴市通过经管局核实发文代登记、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发放交易鉴证书等合法形式登记认可。率先在黄冈建设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镇(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实行分级交易登记管理,500亩以下的土地流转交易签证、抵押登记在镇(处)服务站办理,500亩以上的由各服务站提交至市中心平台办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362亩抵押的流转土地登记进入市镇两级平台。
规范评估体系。评估直接关系到土地经营权价值认定和授信额度,武穴市坚持行政指导,出台《武穴市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物价值认定评估办法》,提出北部、中部、平原不同片区抵押指导价。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评估机构。银行评估,双方认可。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银行规范内部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参照流转租金和经营项目的近年收益确认评估价值,由借贷双方根据抵押方式和贷款用途协商确认贷款额度和利率,有效保证了合理性和公认度。
创新贷款模式。探索“经营权+准抵押”产品模式,在贷款人授信额不足时,把集体产权房屋、动物养殖屋舍、滩涂养殖权、水面承包权等,以“准抵押物”的形式增加抵押价值,采取“农地经营权+集体产权房屋”“农地经营权+猪圈”“农地经营权+水面承包权”模式,推出“助农贷”“欣农贷”等新贷款品种,提高借款人的贷款授信额度。如绿康再生稻产销专业合作社将3330亩的农地经营权和农村集体房屋产权综合评估,估价200万元,其中农地经营权评估116.75万元,银行实际授信300万元。
建立补偿机制。出台《武穴市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由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承办银行每笔抵押贷款的净损失,政府按30%的比例补偿银行后再向贷款户追偿。同时,协调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贷款净损失的70%风险提供保证,构建起“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共担模式,有效解决了银行的后顾之忧。
完善处置方式。成立调解仲裁委员会,建立以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的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制度。对逾期不还贷款的,纳入征信系统,实行联合惩戒,强化借款人的诚信意识。积极探索抵押土地再流转机制,规定承办银行可对抵押的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及附着物进行转让、再流转。武穴市农村经济管理局组建农村资产管理公司,对贷款逾期1年以上的相关债权抵押资产通过收购、整合出租、挂牌转让、再流转等方式处置。
规模流转,帮民致富:资源变资金
通过准确确权、规范程序、主体引导,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避免了土地抛荒和低效种植,让农民能流转得租金、务工得薪金。
精准确权保证流转。组织安排各镇村整理完善农地确权档案资料和数据库,开展全市确权成果错漏信息纠错工作。全市共纠1147户确权错漏信息,及时修改完善确权数据库。同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积极稳妥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规范程序科学流转。学习借鉴武汉农交所、江夏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地做法,编制了《武穴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训学习资料政策汇编》《武穴市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资料汇编》,印发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合同,明确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流程、表格清单、合同文本和相关单位工作职责,组织基层财政干部、镇村干部和新型农业主体骨干开展业务培训500余人次,让具体业务办理人员熟悉政策、熟练流程,促进了土地流转规范化。2018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22.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38.2%。
培育主体引导流转。通过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推进能人回乡,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加强技术服务和电子商务,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市目前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股份合作社720家、家庭农场104家、50亩以上专业大户达1012户,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80亿元,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家庭农场12家,黄冈市级示范社、家庭农场7家。2018年,签约1000万以上能人回乡农业创业项目134个,协议投资额85.6亿元,已开工建设131个,到位资金额12.81亿元。
按股分红,使民享利:农民变股民
从2017年开始,武穴市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推动新一轮“三农”改革的重点,通过先行开展三类试点,初步理顺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产权关系,完善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市11个镇处326个村,已完成清产核资村326个,占比100%;清理各类合同3232份,甄别违规合同926份,正在分类规范依法解除。完成清人分类村300个,占比92%,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92550人。已盘清账面资产总额21.04亿元,比清产核资前账面总额14.88亿元增加6.16亿元,全市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通过清产后总额达82.03亿元。新建集体经济组织300个,已挂牌20家。
农业村股份合作强实力。农业村试点石佛寺镇魏高邑村资源性资产多,经营性资产匮乏,在改革中立足清产核资和清人分类,对资源性资产折化量股,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夯实股份经济,实现集体增收,农民富裕。一是量化股权。经村清产核资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专班、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将能够产生经营效益的资源锁定为总股值,请第三方评估,资产资源的992.8亩林地、水面、园地总价值为3169.02万元,作为可以量化给股民的资产。二是科学折股。秉承改强集体,改富村民的理念,该村将总股值3169.02万元,用倒推法,设5为“集体股”,95为“个人股”,共量化集体股150份,个人股2880份,每份股值为10458.8元。三是整合发展。依托背靠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区位优势,大打生态农业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将原有“两水一木”(水果、水产、苗木)产业重新组建为“满星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邑园春”水果种植销售合作社,“勤俭”水产品养殖合作社和“莫食多”蔬菜生产加工合作社四个分社,发展柑桔、葡萄种植业,建立休闲观光园、体验采摘园、休闲垂钓园、水上游乐园,申报魏高邑地理标志产品和注册商标,实行资源共享、独立经营、包干上缴、盈亏自负,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新活力。
城郊村配优“三股”活经营。城郊村试点刊江办事处朱木桥社区在改革中着重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因地制宜优化集体股、个人股、土地股三股配置。一是把握步骤产定权。通过组建专班、制定清产核资方案、宣传发动、清理核实资产、开展权属界定和第三方评估、公示结果、核销调整账务、归档整理造册、审核上报备案、健全完善制度的清产核资“十步工作法”,对社区集体所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应付款项、对外投资、实收资本、公积公益金等,特别是厂房、门面等经营性资产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评估公司评估,对办公楼、活动中心等非经营性资产组织专班进行查帐确认。经评定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14176.21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2247.44万元。二是界定身份人定心。通过组建专班、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划定类别、公示结果、民主决策、成员登记、成员备案“九个步骤”,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962人。三是科学配股业定根。将经过清产核资评估、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12247.44万元配置股份40824.79股,每股3000元,实行“集体股、个人股、土地股”三股配置:提留集体股,将可量化经营性资产的5%约612.37万元,用于遗留问题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其盈余部分可计入下一年度再进行分配;优配个人股,分为基本股和农龄股,占可量化经营性资产的82.16%,约10062.50万元;稳定土地股,根据代表意见,对第一轮土地承包没有分责任田的补分了部分责任田,依1989年承包土地面积减去2017年底剩余面积,作为土地股权配置面积,提取可量化经营性资产的12.84%,共1572.59万元。分股定权,赋能安心,居民有股有权有利,极大地强化了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全社区经营发展的精气神。
城中村创新股改释动能。城中村试点武穴办事处龙潭社区在集体企业资产股权改革、完善股权管理、规范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机制等重点环节强化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一是政企分离。龙潭实业总公司从社区剥离出来,成立武穴市龙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法人,规范运作,破解了集体资产“人人所有、人人无份”的矛盾,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成员分享红利。二是两股并行。通过第三方评估将净经营性资产1.898亿元折股量化为“资产股”和“企业股”。资产股666股,实行所有集体成员每人1股,按照“按人确股,股随人走,持股分红”和“量化到人、权随人走、内部流转、依法继承”的原则,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模式。企业股19600股,按5000元/股对所有集体成员、企业职工进行公开自愿认购,实行“开门不关门”原则,让更多的员工变股民,实行“量股到人、购股自愿、持股分红、内部流转、离职退股、退股自由、依法继承”管理方式。三是多层获益。改革前,龙潭实业总公司集体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是两部分:养老保险收入每月1500—2500元,固定养老、下岗补贴每月300—500元。改革完成后,新增一项收入:“资产股”和“企业股”年终盈利性分红。股民收入实现了工资、补贴、股金“三合一”,人均每月从2300元增长到3500元以上。
【本文作者为中共武穴市委书记】
责编:杨 阳 / 蔡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