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推动,实现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成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如何构建引领、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科技体制,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最紧迫的是破除影响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彻底根治阻碍我国科技创新的体制痼疾,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提出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相关论述的深刻意涵,概括如下:
破除科技创新链条上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
科技创新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然而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考察时指出:“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而且“‘软件’环境改善则相对滞后”。因此,他提出:“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2014年6月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因而“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并且“要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坚持按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向进行资源分配,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此后,他再次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还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改革科技评价制度”等。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要求:“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清除‘民参军’、‘军转民’障碍。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改变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科研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要与实践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对此,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他认为“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不顺不畅问题突出,一个重要症结是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价值转化的直接推动者。这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3月指出:“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同时“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说:“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市场和技术和谐共振,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
推进科研院所及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科研院所在我国的自主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因而要不断推进科研院所改革,使其更好地整合资源,适应市场,提高活力。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中国科学院必须“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进而提出“要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总的是要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对承担国家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要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尊重科学、技术、工程各自运行规律,扩大院所自主权,扩大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
目前,我国政府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职能为目标”,做好“政府和市场分工,能由市场做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从分钱分物的具体事项中解脱出来”,做好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中央和地方分工,还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同时“科研资金要进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不要作为部门的一种权威和利益”。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宏观管理,不再直接具体管理项目。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新体系”。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2018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
探索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
只有科技创新各主体、各环节、各方面形成相互支撑、高效互动的格局,并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才能形成合力,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效能才能得到整体提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指出,“要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搞好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健全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整体合力”。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探索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2016年,他要求“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应该“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在改革创新的探索中,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强大生机和旺盛活力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先后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后来,他进一步说明:“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如果自主创新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跟着别人后面跑、受制于人的局面”。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仍然要求:“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厘清认识、把握关键。
首先,自主创新并不是“封闭式创新”。“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在创新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自主创新能力没信心,把自主创新成果看轻了,亦步亦趋,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虚心学习的态度,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因而“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其次,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要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抓紧谋划制定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并明确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他还强调:“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尤其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第三,走自主创新道路要有创新自信并要下好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他还提出,要“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对看准的方向,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赶超甚至引领步伐” 。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纳人才,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要坚持以用为本,按需引进,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他还要求:“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我们最缺的人才,如首席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世界级科技大师、风险投资企业家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制度,“要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一系列政策,现在已有的人才计划要做好”“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在2016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重申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了我国创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这势必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着国家长远发展。他说:“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问题是水平和结构,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后来又提到“我国一方面科技人才总量不少,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政策需要完善,教育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更好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他说:“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并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指出了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科技领域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以及解决对策。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就是要破除一切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形成全面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新体制,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科技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因此,只有构建完备、规范、有效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使科技体制的各方面更加成熟和完善,才能有效推进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成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从2014年至今,我国接连出台了几个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包括《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热烈欢迎。2018年3月,国务院将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科学技术部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显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对于推进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必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作者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责编:董惠敏 / 贺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