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我们坚持“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学科实践积累的统一,在深入解读学校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建了“七领域、三递进”的课程体系,以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校优质办学活力。
细化目标 润泽花根
我们知道,课程建设的目标应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和生命智慧的增长;应该指向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和专业技能的锻造;应该指向学校育人品质的提升和鲜明特色的形成。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历史,进一步细化了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学校特色课程群,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我们构建了“七领域、三递进”的课程体系结构。七个领域的课程群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与应用、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与设计、体育与健康、青年与国防。这七个课程群又分为三个层级水平,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平台课程,我们用大地色来表现,意味着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层面向部分学生的拓展综合课程,满足学生选择高考院校和专业的需求,我们用绿色表现,意味着塑造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层面向个体学生的专业引领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将来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做准备。我们用天空蓝来表现,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可以无限向上延伸。
学生走近核潜艇,涵养家国情怀
在具体的育人实践中,我们通过学科融合、校内外联动、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途径,采用分类分层、私人定制的形式,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国爱家、科学理性、文化传承的理念,乐观自信、善学好问、诚信负责、开放包容的品格,自我发展、探究理解、创新应用、审美鉴赏的能力,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在精彩纷呈的课程的润泽下更加灵动。
因地制宜 静待花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由于各学校自身的情况及师资、生源等综合因素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坚持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将国家课程校本化,让生命之花在适宜的空气、阳光和水的滋养下成长。
作为北京教科院的语文工作站,在专家的指导下,一方面,我们及时了解最前沿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教改方向,积极参加国学课程的学习,自查并完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我们把专家的指导积极内化,整合校内外阅读资源,上好经典阅读课,将阅读行动课程化。老师们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编辑《史传文学》《小说选读》《风流人物》《美文精读》等校本教材并开展专题教学。
作为“海淀区中学物理学科基地”和北京教科院的物理工作站,在专家带领下,我们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重新设计课堂教学,重新编写练习,深入把握和理解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同时,我们借助市教科院自身的科研优势,提升我校教师实验研究的意识和实验教学的能力。在通过视频积累演示实验素材的基础上,开发系列实验。
与此同时,我们在其他学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究。如,《语文校本暑假作业》《English Learning Manual Specially for Senior 3》《高中化学校本练习册》《高中物理校本练习册》以及《初中生物基础学习指导及能力提升指导》《初三化学学习指导学案及习题》《智力挑战逻辑推理》《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高中生物校本练习册》等等。我们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将国家课程内容重新整合成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校本化材料。
因地制宜,静待花开。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我校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做到因生制宜,因课制宜,静候每一朵花开之盛景!
花儿朵朵 向阳盛开
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情况、学生的个性需求,聚焦核心素养,以五个领域的校本课程为例,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安然绽放。
青年与国防领域,培养家国情怀。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每年都会开展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脉》为主题的西柏坡寻根活动,在互动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自觉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组织学生参观升旗、参观大型展览。作为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校,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基辅号航母。到青岛走近核潜艇,探秘杀手锏,到连云港在舰船上与海军共同生活,以此触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人文与社会领域,涵养人文情怀。我们通过开展诸如“清明至情”的节日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创办《成长》系列时事小报,组织《江山遗圣,我辈登临》圆明园多学科融合的现场教学,走进恭王府、郭沫若故居和鲁迅故居,参观国子监、孔庙等文化圣地,到上海、南京、西安、青岛、天津等地进行研学旅行,到芬兰、瑞典进行文化交流,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人文素养的积淀融于亲身体验与切己体察当中。与此同时,我们开设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等多门外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异国他乡的文化风俗。
科技与技术领域,争做小小科学家。我校是中科院软件所科学探秘中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协作体学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科学探案中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协作体学校;北京市中小学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资源基地;北京市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用机器人标准化教学教具及赛事实训基地;STEAM、创客教育实训基地等,这些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领域的课程提供了有力平台。如,在中国航天日,组织学生参观“航天控制中心”,培育他们崇尚科学的航天精神。带领学生到首都师范大学物理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室进行大学实验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机器人等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还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开设了足球机器人、3D打印、动漫、创意无限大、人工智能等学生喜欢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们驾一叶扁舟,尽情徜徉于此,体验科技之美妙,采撷智慧之光芒。
艺术与设计领域,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学校作为“北京市金帆民乐团”,积极开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艺术课程,如,民乐团系列课程、琵琶初步、二胡初步、京剧、戏剧表演、民族音乐和戏剧等,最大程度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中有艺术相伴。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开设了“指尖上的艺术”课程,如,传统制作和绘画、剪纸艺术、面人制作、鼻烟壶内画、篆刻艺术、绢人制作、中国结制作、国画等,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油画、舞蹈、合唱、软笔书法、传统茶艺等课程也深受学生喜爱。
体育与健康领域,强健体魄,磨炼意志。篮球课、足球课、乒乓球课、街舞课,GPS定向拓展、野外生存训练等,在阳光下在蓝天下,每朵生命之花,向阳盛开。
诚然,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北京市育英中学这片沃土上,我们将继续完善课程建设,把困惑转换为改革契机,用行动与智慧书写新时代学子生命之花精彩绽放的诗篇。
(作者为北京市育英中学课程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