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国将迎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年前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当时29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嘉宾与会,凸显“一带一路”广泛而积极的国际影响。截至2018年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69项成果已完成或转为常态化工作,10项正在推进,落实率达96.4%。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习近平主席首倡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并且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首先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对中国是真理,对别的国家也是如此。“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更是一个国际发展合作的框架。这一倡议最核心的理念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和各领域互联互通,加强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方面的短板,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发展进程,契合各国发展需求。中国将会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继续解决好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被如此众多的国家接纳,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这个倡议的突出特征,即互利共赢。作为新的国际发展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既着眼于中国的发展,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满足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又着眼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将中国发展机遇同沿线各国分享,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快车”。“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每个国家都可以从中找到符合本国发展需要,同中国甚至第三方实现合作共赢的项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方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注重发展战略对接,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潜力。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在国际上能够聚起很旺的人气,更因为这是一个始终在阳光下运作的倡议。“一带一路”拥有自己的“黄金法则”: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各方是平等的,合作范围是开放的,合作成果是共享的。中国不打地缘政治博弈的小算盘,不把“一带一路”倡议当成地缘政治工具,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中国不搞暗箱操作,从不强加于人、也从未施加任何所谓的“不可接受的条件”,而是坚持公开透明,平等协商。“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项目都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商业逻辑和运作模式。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符合时代需要,就会充满生命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落地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一个从好奇、疑惑到理解、支持的过程。时间和实践见证了“一带一路”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会因视而不见或暂时的羁绊而削弱。春天是生命力旺盛的季节,“一带一路”追求的正是百花齐放的大利,而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倡议下会有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给世界增添“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活力,为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贾秀东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