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专题 > 正文

张慎峰: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核心提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为民营企业家权益保护营造良好舆论环境,2019年1月23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人民论坛网、人民智库、国家治理周刊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2019国家治理高峰论坛企业家权益保护峰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举行。

IMG_425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张慎峰发表主题演讲

张慎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如何促进国内民营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实现其在国外的高质量发展,简述以下几点。

以“四个科学引导”做好政府服务

第一,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地对接国家战略。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探索经济全球化新模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发展进程中,中国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动科学地与国家战略相对接,其中就包括“一带一路”倡议、 “走出去”战略 。民营企业与国家发展步调一致才有可能取得更大成就,从已有经验看既获得了资源,又拓展了市场,还引进了科学管理方法。

第二,要引导民营企业选择真正具有增长潜力和发展优势的地区投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和投资地的潜在风险,它们在宏观层面有先天不足。无论是国家职能部门、涉外机构,还是产业主导部门,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宣传研究,引导这些企业选择有潜力、有优势的地区进行投资。

第三,要引导民营企业坚持本土化和国际化发展原则并重。一个企业要想在境外获得好的发展,抛去本土化发展原则不接地气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又能融入当地才能获得认同和支持,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第四,要引导企业涵养兼容并包的文化,树立较强的规则意识,因地制宜地加强管控。任何一个投资目的地都有其自身的法律规则体系,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等方方面面也与国内不尽相同。企业要主动适应当地的管理理念、运行模式、文化习俗等具体运作模式,避免弯路、提升效率。

依托“四个保障” 助力企业踏实走出去

第一,强化国际经贸信息服务保障。民企投资目的地的政治环境、法律政策、产业发展、市场动态、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千差万别,因此,国家政府部门或相关研究机构、促进机构、中介机构、公益机构都应当站在全社会角度帮助企业进行宏观研究,与时俱进地传递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引导。

第二,依托经贸促进平台,提升对民营企业的机制化、常态化服务保障能力。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经贸形势,要坚持壮大如使领馆、贸促会等各方面驻外机构力量,形成一呼百应、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要借助各种促进平台来提升机制化运作效率,高效运作双边、多边合作机制,通过集体组织,如展会、论坛、组团出访、商务洽谈等形式进行对接、落实合作。依托服务平台避免海外民营企业落入单打独斗的困境,以强烈的团队进取意识来保障民营企业在国外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第三,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宣教和商事法律服务保障。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民营企业因其自身不足,无论是在具体的专门法律领域,还是在整体的国际商事规则惯例、法律咨询、合规性建设等层面,都非常缺乏法律服务保障, 因此,需要政府来“保驾护航”:一方面,当今国际和地区形势风云变幻,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日益增长的跨境投资、贸易需求对投资贸易促进机构、驻外机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商贸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第四,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体系的完善。贸易促进机构要进一步建立更多的机制化服务平台,支持国内工商企业“组团”参与G20、APEC、金砖国家、中非企业家论坛等高端工商活动。此外,还要主动推荐国内专家学者、企业家到国际商贸、金融等商事管理服务机构内任职,提升中国话语权,讲好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中国故事”。

总结而言,从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高度着眼入手,对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走出去的发展大计,国家和政府层面要做到“四个科学引导”、落实“四个服务保障”,实现民营企业在域外的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系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在2019国家治理高峰论坛企业家权益保护峰会上的发言选编)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