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城市公众健康环境需求调查报告(2018)

调查时间:2018年3月—10月。

调查方式: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电子问卷。

调查样本: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715份。男性受访者占52.56%,女性占47.44%。1959年及以前出生的占2.4%,1960—1969年出生的占7.47%,1970—1979年出生的占19.34%,1980—1989年出生的占46.13%,1990—1999年出生的占22.31%,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占2.35%。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直辖市的受访者占19.22%,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受访者占35.89%,地级市或县城的受访者占41.27%,其他占3.62%。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今后十五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康领域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建设健康环境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建设,还涉及城市卫生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维护等,这些都是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要素。那么城市公众对当前所处的健康环境是否满意?他们更关心健康环境中的哪些问题?对未来的健康环境还有哪些期待?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此针对城市公众展开了问卷调查,得到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1

健康环境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健康中国2030”蓝图清晰可循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纲要”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到2030年要实现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同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当前,我国环境管理面临环境质量改善攻坚期长、突发环境风险形势加剧等巨大压力,加之人口老龄化、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等多种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切实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做出绿色发展与健康环境的战略选择。

一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到2030年,努力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建设,力争到203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50%,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全覆盖。建设健康城市,把健康城市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在健康环境领域,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15年为76.7%,2020年实现大于80%,2030年持续改善。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015年为66%,到2020年实现大于70%,2030年持续改善。

三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

四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促进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到2030年,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同时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到2030年,力争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比基本降低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当前城市公众的健康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城市公共安全位列第一

在调查中,针对公众对城市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公共环境)、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以及城市公共安全等4大维度的24个指标进行了满意度的测评(5分代表“非常满意”,4分代表“比较满意”,3分代表“一般”,2分代表“比较不满意”,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四大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依次为公共场所(社区、街巷、车站等)的卫生情况(4.06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4.06分)和学校健康教育(4.06分),药品购买渠道的可靠性(4.05分),救援体系能保障有效处置(4.09分)。

此外,当前城市公众的健康环境满意度总体较高。其中,公众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的满意度最高(4.07分),其次是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4.06分)、食品药品安全(4.03分)及城市的居住环境(4.01分)。具体来看,以下五方面获得了最高的评价:

一是公共环境卫生优化。在调查中,受访者对当下公共场所(社区、街巷、车站等)的卫生情况评价较高(4.06分),说明随着城市公共环境治理的不断加强和市民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二是道路交通安全便捷。受访者对当下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满意程度(4.06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本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改进和完善。如今,“说走就走”成为现实,“互联网+交通”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三是基础健康教育提升。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基础,担负着增强学生健康的重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访者对于“学校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较高(4.06分)。四是药品来源规范。受访者对药品购买渠道的可靠性满意度较高(4.05分)。据报道,目前在农村及城乡接合部地区的一些小药店、小诊所依然大量存在违规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缺席”、药品来源不可靠等问题。五是救援保障体系强化。受访者对救援体系能保障有效处置(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满意度较高(4.09分),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在近期的机构改革中,国家应急管理部的组建也应运而生。

城市公众基本健康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空间最大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公众健康环境的四大维度中得分最低的分别是垃圾的分类和处理(3.97分)以及声环境(噪音污染情况)(3.97分),这使得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成为重中之重,其他得分相对较低的还有公共消防设施(4.03分),健康科普和咨询服务(4.03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4.00分),以及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发现(4.03分),这些要素得分普遍偏低,成为改善城市公众基本健康环境质量的当务之急。

垃圾分类依然困难。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然而,相关方案实施以来,在现实生活中,问题依然存在。事实上,据调查,一方面,垃圾桶内的垃圾并没有分好类,在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混有矿泉水瓶、纸箱等可回收利用物品;而厨余垃圾更是分散在各类垃圾桶中。另一方面,虽然绝大多数城市对垃圾箱都做了分类,但有害垃圾箱并不多见,而且,部分有害垃圾直接投放在生活垃圾箱内,比如废旧电池就比较常见。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是激励性质的,如果想让个人去履行自己的环境责任,还要有约束性、惩罚性措施。

日常生活饱受噪音污染。据我国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忍受着噪音伤害。随着城市发展,交通噪声、生活噪声、餐饮噪声、空调外机噪声以及近年来的广场舞噪声都成为民众投诉的热点。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问题,甚至缩短人的寿命。

公共消防设施亟待完善。作为防灾系统的一部分和抵御火灾侵害的有效手段,消防设施关系到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乃至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近几年来,严峻的火灾现实,使人们对编制与实施城市消防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形成了新的认识,社会公众更加关注,政府层面更为重视,随着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维护管理不断强化,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相关问题仍然亟待完善。这主要表现在诸如城市消防规划编制滞后,以及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管理失控两大方面。另外,消防队(站)建设、消防供水、消防通信和消防道路等细节问题,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健康科普和咨询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就迫切要求相关机构通过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公众普及传播,不断提升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的供给力度,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公众健康,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

食品添加剂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在网络上被曝出,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激烈讨论。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城市公众对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市公众对食品种类和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多。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中的重要成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与销售收入同步提高。但是我国因添加剂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家应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促使行业产品向天然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城市公众对健康环境的细节具有更高期待,建设健康中国任重道远

“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动情描述,反映的是人民对于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期盼,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公众对更好的空气质量最为期待。在调查中,当问及“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的以下各方面,您最为期待的是什么”,有67.08%的受访者选择了“更好的空气质量”,其次是“更好的饮水质量”(62.04%)和“公共场所严格无烟的环境”(61.8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空气质量是公众普遍最为关注的问题,而这不仅与公众的身体健康紧密相连,还与其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党中央的重要部署、重要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专家表示,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注空气污染对大众情绪的影响,寻求积极有效的疏导途径,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而公众自身对污染天气的认知,以及在治理污染过程中的相关利益得失也会对其情绪和行为造成进一步的影响,进而衍生出复杂的社会效应。因此,空气质量的提升之所以作为公众最急切的期盼,其本质上可以说是它能带来幸福感的直接提升。

公众的需求层次期望不断拔高。在调查中,当问及“对于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以下各方面,您认为最需改善的是什么”,有80.08%的受访者选择了“优化健身步道/骑行道的周边环境(配套)”,其次才是“降低公共设施的安全隐患”(73.47%)和“加大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的力度”(67.89%)。其说明公众的需求层次已经趋向迈入更高的水平,其关注要点更在于提升健康质量的软件配套。不仅满足于“有”,更加追求“优”。《国人健康关注度大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健康资讯阅读量高达336亿,平均每日阅读量接近1亿。较去年增加了近100亿,增长率为38.8%。而与2015年的47亿相比,增长了6倍之多。由此可见,近年来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之高。公众在获取了大量健康知识的同时,其自身对于健康的需求自然而然得到强化和提升。如何满足公众与日俱增的健康环境需求,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议题。

公众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的底线进一步明确。在调查中,当问及“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的以下各方面,您认为最需完善的是什么”,有84.98%的受访者选择了“杜绝任何有害物质(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的添加”,其次是“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与政策监管体系”(77.54%)和“加强综合整治与执法力度”(60.40%)。根据《2018—2023年中国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爆发带来的恶劣影响,以及对食品添加剂理解的不足,导致消费者对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抱有排斥态度。尽管政府机构和学术界对现行食品添加剂品种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毒理学研究和评价,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使用标准,来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但出于对健康的关注,消费者更崇尚以自然动植物为原料,经加工获得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消费者除了对食品添加剂本身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外,同时希望获得具有一定保健作用。

公众对于火灾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最高。无数的事实证明: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之一,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极大。这一点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同。在调查中,当问及“对于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您认为您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什么”,有82.95%的受访者选择了“公共消防设施的有效建设和维护管理”,其次是“随时随地的安全意识宣传和教育”(73.76%)和“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加强”(67.36%)。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的火灾事件频繁曝出,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公众反思,也带动了公众对于火灾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未来,公众对于公共消防设施给予更高标准的要求。有鉴于此,政府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认识,增强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以不断完善的法治作为根本保障。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黄溪】

责编:贺胜兰 / 蔡圣楠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调查报告   公众   需求   环境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