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植策略

核心提示: 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识不足。大学生要坚定主流信仰,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理性鉴别“西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摘要】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识不足。大学生要坚定主流信仰,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理性鉴别“西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自信 “三个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在全球文明视域下,对本民族文化全面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使命担当的高度自觉。文化自信的培植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知。中国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马学为体,国学为根,西学为用,综合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统文化乃民族精神之“魂”,是滋养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而外来文化之精华乃中国文化的有益补充。培植文化自信要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的基本原则,科学处理“三个关系”: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二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三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当前,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大潮强势涌来,各文化间交流、交锋、交融异常频繁。如此形势之下,大学生能否科学、理性地认识“三个关系”,能否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关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能否顺利推进。

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源自对“三个关系”的认知不足与处理失当

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认知不足,导致对主流信仰淡漠。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非否定多元文化存在。要以自信之态接纳多元文化,就要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于实践中寻求引领多元文化的科学路径,做到多元中立主导、交融中谋共识。但不少大学生由于对这一关系认知不足,而弱化了文化定力,极易在多元思潮的影响下动摇精神信仰。一方面,面对西方国家大肆输出的文化产品与价值观,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鉴别辨识能力,导致不良思潮成功“渗透”,拜金主义风行、爱国思想虚化;另一方面,面对消极思想观念的冲击,个别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虔诚态度日渐消散,而将权力与金钱定义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权力崇拜、金钱崇拜集中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主流信仰的失落与异化。

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认识片面,导致对“国学”认识偏颇。作为中国文化的根脉,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于继承、关键在于创新,只有全面、科学审视之,继承精华、摒除糟粕、勇于创新,方可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但部分大学生对这一关系认识片面,文化自大、文化自卑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个别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以消极、悲观心态,认为我国文化落后;还有些学生对中国文化过于自信、盲目乐观、一味肯定,认为传统文化完美无缺。这两种倾向无疑都是片面的,是阻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植的重要障碍。

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处理失当,致使对“西学”崇拜过度。中国文化自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我们坚持对外开放,但也要时刻保持清醒,要毫不留情地抛弃外来腐朽、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免腐蚀我国文化根基。有些大学生一味追捧“洋节日”、传统节日受冷遇,好莱坞大片风靡、国产电影遭“冷眼”。部分大学生对“西学”过度崇拜,面对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锋,大学生的抉择反映了其文化自信的缺失。

坚定主流信仰是培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因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本之义乃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一,守牢阵地,加强教育引导。为培植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应依托思政课堂这一理论宣传阵地,加强主流文化教育,引领大学生深度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帮助其根除思想上的茫然、盲目与浮躁问题,使之筑牢信仰根基、增强文化定力。

其二,转守为攻,展现信仰魅力。高校教育者不仅要巩固信仰基础,更要主动出击,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回应西方的“社会主义失败论”,向大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使其在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与文化交锋中时刻保持理性。

辩证审视“国学”是培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要理性、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就大学生而言,要培育其文化自信,需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其一,对外要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获得感”。要在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促进其现代性转化,以此涵养并助推先进文化发展,同时要以通俗易懂的话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

其二,对内要强化大学生文化鉴别力,提高其文化认同感。一方面,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深度剖析,既要从古今纵向对比中引导大学生科学鉴别糟粕与精华,又要以中外横向对比明确何为“不和谐”文化、何为可借鉴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排解文化困惑,使之科学辨识文化优劣、作出理性文化抉择,逐步生成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

理性鉴别“西学”是培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既不能对西方文化的“挑衅”听之任之,又不可一味“关、堵、阻”,要使大学生在理性鉴别“西学”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其一,教育者要向大学生全面、系统地对比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异,在深度的文化论争中引导大学生认清西方文化的本质。部分西方文化以伪善外表遮掩本质,教育者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言明西方文化的利与弊,帮助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与自觉,揭穿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本来面目。针对校园中充斥着的各种不良声音,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科学鉴别,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消解不满之声、质疑之声。

其二,面对个别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文化渗透策略,高校应立足文化安全视角给予高度重视,以策略应对策略。一方面要整合校园宣传资源,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宣传媒介,都要全面发力、高效发声,汇聚强有力的正能量,如此方可使大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时自信而从容。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打造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如编制反映当代文化发展趋势、科学解答现实文化问题的专著、音像产品等,引导大学生积极研读学习,逐步培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作者分别为西安科技大学讲师;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行政秘书)

【参考文献】

①熊燕华:《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文化审视》,《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

②张科、罗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逻辑进路》,《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

③郑继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7期。

④索秋平:《大学生文化自信培植路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9期。

⑤周艳琼:《文化自信: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年第9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月敏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
标签: 策略   大学生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