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价值观有偏差、政治参与意识不高、抗挫折能力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红色文化熏陶和教育来化解。将红色文化引入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盘活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与形式,阐释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获得感,从而引领和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教育文化 教学方式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革命经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和精神动力,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参考。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大学生群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熏陶。为此,需要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形式、挖掘红色文化时代内涵,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走入大学生内心,引领和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价值观有偏差、政治参与意识不高、抗挫折能力弱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正处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更容易陷入迷茫和不自知的状态。从思想意识层面来看,一方面,大学生对未来有着憧憬和渴望,他们具有张扬的个性,希望迈入社会后一展拳脚,被接纳和认可;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不知所措,容易退缩,抗挫折能力较弱。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是积极向上的,但也面临价值观的多元取向、政治参与意识不高、抗压能力弱等现实。
这些新变化对当前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一,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其中不乏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如功利心态、拜金主义、损人利己等,可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其二,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不高,这也是思政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可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三,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面对困难容易逃避、退却,这种心理上的不成熟,是其人生和事业路上的绊脚石,思政工作一定要注意锤炼大学生心性,增强其抗压能力,可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逆境应对能力。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多种思潮的涌入,对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较大冲击。大学生思政工作存在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空洞化,教学方式以说教为主等问题。因此,将红色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可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
从具体教学实践来看,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和形式非常丰富,既包括革命遗址、岩洞、战场遗址、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纪念塔(碑)、烈士陵园等物质性遗产,同时也包括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红色电影等精神遗产。让学生通过参观具体的教育基地,以照片、画像、雕塑、物品陈列为学习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当时革命志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的政治环境,对当时他们的价值理念和政治信仰有更加深切的理解。红色文化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中,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感受革命前辈的不易与艰辛,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进而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力和认同度。发挥红色教育洗涤心灵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在思想层面去伪存真,使红色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总之,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实地参观和学习研讨,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更深刻感受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主动为之努力和奋斗。
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形式,激发大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当前,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理念保守,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入红色文化,可拓展思政工作的教育载体和方式方法,既能有效调动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又能起到磨砺性格、锤炼心性和提升道德素养的教育效果。
首先,创新红色资源运用方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红色书籍、图片和影视作品展现给学生。其次,学校和学生组织也可以主动邀请老红军、老党员、老战士到学校开展座谈会、报告会和讨论会,进一步拉近这些老革命与新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互动过程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老红军、老战士、老党员故事的讲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最后,可结合互动实践,让学生主动参观本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在互动交流和参观之后,以学生参与的红色教育活动为背景,开展文章写作、辩论、歌咏、演唱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化认识。以这些特殊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理解红色教育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体悟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深刻体验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克服脆弱的、抗压能力弱的心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身力量。
挖掘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增强其认同感获得感,自觉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红色文化,要注意结合时代特点,挖掘红色文化时代内涵,让思政工作积极回应大学生关切,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从而自觉传承红色文化。
首先,挖掘红色文化时代内涵,要因地制宜。红色教育资源本身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等特点,因此,在对本地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全面了解梳理的基础上,挖掘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红色教育资源,同时结合区域文化,进一步增强红色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理念。
其次,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举例来说,南昌市每年都会举行“军乐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并通过军乐艺术形式予以表达,这本身就是对红色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充分体现了红色教育资源的地域性特色,也发挥了红色教育资源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再次,在挖掘红色文化时代内涵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一线教师要走进学生群体,了解当前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所感,将红色文化与学生思想价值理念培养进行有效融合。
最后,红色文化教育应以更为社会化、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要整合和优化红色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其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红色教育熏陶下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更为清楚地认识自身当前的思想道德水平,自愿将红色教育资源的价值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提升自身思想境界,从而自觉地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卓越思想和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作者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8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谭林:《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群体的流行文化》,《人民论坛》,2018年第13期。
②邱小云、周艳红:《弘扬红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责编/陈楠 美编/李月敏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