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全国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此间出版的《人民论坛》杂志封面报道《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也引起了不少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当代教育名家叶翠微就此接受人民论坛专访,结合教育的初心、现代教育的发展走向、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民办教育的历史担当、教育创新的民办实践等话题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
人民论坛:叶校长,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对此,您有哪些学习心得?您如何判断新时代中国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
叶翠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锚定了历史方位,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教育正迎来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期。概括来讲:
一是大家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育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来定位。他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把教育放在这么高的地位,予以如此的重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全社会对教育也是空前关注。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绿色GDP,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是大家对什么是教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定音鼓!
三是大家对如何做好教育的长效投入已开始有明确的意识和规划。人们普遍意识到高质量的社会发展形态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而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投入。民办教育恰恰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教育的主动投入。
民办教育要有为国育才的文化自觉
人民论坛:在这样新的历史机遇期,您认为民办教育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有怎样的历史担当?
叶翠微:“十三五”以来,“创新驱动”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创新更是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但创新人才,特别是最杰出人才的匮乏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短板。
稍加探究,就会发现当下在教育界有种乱象特别让人揪心,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剧场效应"愈演愈演,导致教育生态严重畸形。追逐“状元”、抢战“生源”、人造“牛校”、学生走极端等各种怪象频出。这个背后,是多因一果,是恶性的过度竞争,监管的缺位,功利的血腥等等导致着社会空前的焦虑,凡此种种严重地绑架着家长、孩子和老师们。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答这个“钱学森之问”,就必须破解教育“剧场效应”,而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要修复教育生态。
让人欣慰的是,中央高层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并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对此,民办教育要勇于担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多元化的历史必然,是汇集民智集中民资办高品质教育的新探索。这既是民办教育的初心,更是民办教育的归宿!
在新时代,民办教育更要有文化自觉,要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功能三方面的优势,服务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勇于求解“钱学森之问”,为国育才,为民育人。
回应“钱学森之问“的民办探索
人民论坛:对于“钱学森之问”,您在主政杭二中时期就有过求解的努力,加盟民办教育后,您对此又有些怎样的新思考、新探索?
叶翠微:“让会飞的学生飞起来,能飞的学生飞得更高。”这是我一直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
我提倡以开放的视野办教育,在杭州二中打通了两个通道:一是做好高中和大学的接轨,二是做好学校与社会的接轨,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级各类高规格平台。由此,不少学生走进了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这让我感到心安。
2017年我从杭州二中退休后加盟海亮教育,就是希望能够“办最中国的教育、育最世界的人才”。我现在任职的学校自觉坚持为国育才、为民育人的办学追求。学校的核心理念是“人皆英才,人人成才,让每个生命出彩”,做有良心的教育,做学生共同基础上的适性教育,做老百姓高认同的教育。通过育人体系的整体设计,包括学段贯通、资源整合、课程设置和机制保障等,培养拥有“民族魂、中国心、世界眼、未来脑、国际范”的现代公民,培养具有一等人品、一等体魄、一等学识、一等情怀的创新英才。
来到海亮教育集团一年多时间,在回应“钱学森之问"方面,我们主要干了几件事。
一是把体育、艺术、阅读做为学生成长的三大基本元素贯穿于课程设计和常规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能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受到高位熏陶。海亮教育开启体育,艺术,阅读三个源代码的成长设计。
二是构建让学生学习从分层向分类分层相结合的教育生态。让孩子从“之一的你”走向“唯一的我”。
小学阶段,学校要保护学生的盎然童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全,涵育学生的创新潜质;初中阶段,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高中阶段,应深化分类教育,强化学生的特长培养,涵养他们的创新品格,使他们走进最近发展区。
在我们教育园有四所高中,各有其鲜明的特色。海亮高级中学着重创新英才的培养,主要就是想让部分理科见长的孩子走科创型人才之路,重点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责任担当、持续发展四个核心素质。海亮实验中学侧重博雅人文教育,倡导学生读起来、会动笔、能开口,就是要眼里有东西、手上有工夫、嘴上能表达。海亮外国语学校正在量身定制,目前正在探索如何建设一所没有“年级”和“班级”的学校,一所没有“标准课表”的学校,一所“人皆为师”的学校,一所没有“学生”的学校,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海亮艺术中学就是做艺术特色教育,就是让那些寻常百姓家在中考考得不那么得意的孩子,能够有一个高位的艺术成绩表现。而且这四所高中之间也是可以贯通,比如在海亮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就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更适合往人文博雅方向培养,那就可以根据他本人的意愿调整到对应学校去。
第三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实行双师徒制,即导师带大徒弟,大徒弟再带小弟子,并且推出“星校长”培养工程,超过60多位校长和后备干部通过高水平的培育计划实现再培养,形成干部校长团队,形成海亮教育校级干部的专业化引领。(金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