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

核心提示: 当前,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带来了新的契机。应及时转变传播理念,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以科学的文化创意,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物,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

【摘要】当前,媒体的融合发展为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带来了新的契机。应及时转变传播理念,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媒体传播阵地,以科学的文化创意,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物,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传播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传播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价值导向与发展思路

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的课题、复杂的难题接踵而至,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读现象、回答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传播有利于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价值导向与发展思路。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途径,可以增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走好新征程的理论力量,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容应对发展中的问题,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助力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时代话语范式,积极稳妥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深入发展。继而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影响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探索多元化传播途径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实效性。相较于以往单纯依靠理论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采取网络新媒体传播、文化出版物传播等多元化的方式,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传播载体更加丰富多样。网络新媒体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在根本上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渠道狭窄的局面,变单向理论接收为互动探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束缚,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受众群体,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传播。与此同时,开辟信息化、网络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阵地,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内容解读,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那些理论性较强、认知困难的抽象内容进行具体展现,通过影音、导图等方式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和学习难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更加“接地气”,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亲和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途径传播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声音正在深入地影响世界。然而,在信息时代中,隐性的意识形态博弈更加激烈,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威胁。为此,需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以更加科学、严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与话语逻辑,传播我国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主张,主动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理性把握形势、估判风险,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带来新契机

网络新媒体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更加立体化。新媒体以互联网为条件,技术更新速度迅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改变了人们学习和社交的模式,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从厚重的书本中走出来,以更加立体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耳目一新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增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浩如烟海的网络新媒体信息中不断扩大影响力。网络新媒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展示手段,通过重点理论知识输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现象、真实案例的方法,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务实性和吸引力,可有效提高大众的学习效率。

网络新媒体的分众传播模式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针对性。微博、微信、短视频以及各类直播平台受众基础庞大,这些高效互动的新媒体平台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分类信息推送,有利于结合受众的兴趣、爱好、教育水平和关注倾向,实现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主动性。开辟网络化传播渠道,可以向更多普通受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揭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神秘的“面纱”,使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接收与之相匹配的、具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针对性。

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

转变传播理念,增强创新意识。为避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曲高和寡”,需革新传播理念,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亲和力为目标,提高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在于教育人、引导人、打动人。为此,要积极尝试和运用新型传播渠道,树立知识平等的理念。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际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高效互动,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实效性

凭借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鼓励传统媒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创新策划。传统媒体往往代表着“权威发布”,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强大的受众粘性,所传播的信息更易受到公众的认同。然而,在新媒体文化的冲击下,公众的信息接收渠道不断增多,文化观念持续改变,传统媒体过于严肃的传播方式不易打动受众。因此,传统媒体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时要精心策划,独具匠心地打造特色。需整合凝聚专家学者的力量,丰富栏目创办的优质资源,开辟标志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板块,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当中,制作推出一批高质量、设计人性化、内容亲民化的栏目。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促进媒介融合,以传统媒体的凝聚力和公信力,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受众群体,培育出更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忠实“粉丝”,以内涵深厚、形式新颖、创意独特的传播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新阵地。从目前网络互动平台的发展情况来看,主流网站、微博、微信及直播平台是受众基础庞大的载体,运用这部分新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要使各个平台担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责任,主动抵制“泛娱乐化”现象,加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知识信息推送;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媒体各平台之间的共享机制建设,实现平台之间便捷的信息互传与分享。要坚持在大众生活取材,以简明、扼要、亲民化的话语风格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给大众。重点开辟热门新媒体的宣传渠道,发挥出网络知名自媒体、企业家、学者等公众人物的作用,不断发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话题,强化对互动话题的舆论引领,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大众参与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广泛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同。

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有机统一。当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新思路、新观点和新的文化形式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快文化创意设计,在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形式新颖,内容逻辑清晰,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的文化作品。以影视剧、人物访谈、纪录片等形式,出版发行通俗化、精炼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版物。鼓励青年研究者、权威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深入研究,加强社会实践,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于权威杂志公开发表,进一步打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走进大众、走进生活。

(作者为山西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周进进、孙迎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标及实现》,《人民论坛》,2017年第8期。

②沈玉梅:《在经典理论与新时代的互动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热点追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第11期。

责编/高骊 美编/史航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传播途径   马克思主义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