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核心提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从根源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应思考的关键问题。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从何而来、所具何品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元化、民族化、时代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

【摘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从根源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应思考的关键问题。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从何而来、所具何品质,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元化、民族化、时代化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一元化 民族化 时代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中叶创立马克思主义,并成为无产阶级和各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这百年来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辉煌与低潮交错的考验。现如今进入它的第三个世纪的头二十年,我们依然有必要进一步追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我们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及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并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从何而来、具有何品质的思考,只有理解这个问题,才能科学对待之。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客观性的,固然有不同解释和理解,但不影响它的科学性,因为这种科学性取决于它的内容客观。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他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体系性,虽然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组成,但并不是他们所有话语和个别论断的总和。当然,马克思主义也并不仅仅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它是一种学说,并且是开放的学说。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完备的哲学,它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是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真正的方向。这三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互相支撑,互不可分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了整个客观世界和社会中的规律,提供了世界观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侧重于研究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则为人类解放指明道路方向。如果要从本质上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借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教授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定义中的这几个部分都是不可割裂,没了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就不可称之为马克思主义。

时势造英雄。每种思想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它是十九世纪这一时代的精华。十九世纪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特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积累,且为马克思主义这种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和阶级斗争实践。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诞生还离不开特定的思想文化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实践的刻板反映,它是基于实践并对前人文化的继承和批判而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由此可见,时代的需要和人类文化的积累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是十九世纪这一时势下造就的“英雄”。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固。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建设、发展过程中都应坚持的,而且必须坚持这一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马克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即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有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固和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生动论证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并不是等于思想专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并不排斥思想的多样性。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去引导多样化的思想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前进,但又保持各自的特色,以便相互促进,使得思想文化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泛泛而谈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固守本本的马克思主义,而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坚持其根本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一般真理和规律,并不能为某个国家的革命、建设提供具体的方案、策略,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但它并不是仅仅属于德国的,它是属于国际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武器。只要有资本主义压迫、剥削存在,马克思主义就能发挥其理论价值,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它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现实中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则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策略,亦即我们所说的民族化。民族化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是单个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这两个方面在民族化过程中均是必不可少的,二者不可脱离,脱离其中一方则会走向“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两个极端。虽然这两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应有之义,但不论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都经历了曲折和斗争。因此,在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同时,还需时刻警惕各种“反马”“非马”,甚至“伪马”思潮的沉渣泛起,做到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真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最为关键的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特别是与时俱进这一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还在不断发展、丰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此种本质特征,在于它产生于实践、运用于实践、检验于实践。但实践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且具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所特有的重大问题和时代特征,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关注时代,与时代问题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将实践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但他们也仅仅是解决了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任务。新实践带来新课题,需要后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我们没能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这一宝贵的品质,我们就无法做到跳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框框,容易固守本本,认为本本上没的我们就不能做,这样其实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反而是极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

只有认识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唯有做到始终“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一元化、民族化、时代化,才能真正做到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割裂任何一方都容易对马克思主义造成损害,也是在实践中犯错误的根源。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③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十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⑤刘志明:《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视角》,《学术研究》,2013年第12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史航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忠华]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