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产业扶贫拔穷根 产业发展致富路

——永顺“六个一”产业扶贫体系的创新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永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贫困村190个(深度贫困村5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847户145088人。近年来,永顺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目前全县累计145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14个)出列,30979户12244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1.2%下降到2018年的4.83%,特别是在工作推进中,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当家产业,做好做活兴产业、置家业、增就业“三业”文章,构建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完善一套服务体系、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六个一”产业扶贫体系,带动全县90%以上贫困人口实现增收,产业扶贫工作进入贫困群众增收最快、最有获得感的时期。2018年9月14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视察产业扶贫工作时,对永顺县脱贫攻坚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同年10月,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永顺县胜利召开,永顺作为唯一的贫困县代表,在全国扶贫产业论坛上作典型发言;2019年2月13日,永顺代表湖南省参加了全国深度贫困县座谈会,书面汇报了脱贫攻坚工作。

坚持科学规划布局,以好的蓝图愿景牵引群众脱贫致富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永顺县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永顺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永顺县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0)》《永顺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等等,精心描绘了“一轴五综四带两区一园”产业布局蓝图,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激活贫困村的土地、劳力、资产、自然风光、文化资源等要素,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还注重抓好规划的宣传、培训、组织工作,用蓝图愿景凝聚人心,引导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增强贫困群众和干部队伍战胜贫困的主动性、创造性。目前,全县建成油茶、优质稻、柑橘、猕猴桃、商品蔬菜、烤烟、中药材、茶叶、特色养殖等9大特色产业扶贫基地109.4万亩,产业建设已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年产值实现25.385亿元,带动3.14万户13.05万人增收,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开发格局,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

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以好的经济效益支撑群众脱贫致富

永顺县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产品、管理、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高附加值,让脱贫致富的产品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得出、卖得好。一是充分挖掘绿色、生态、有机、富硒优势和土司文化特色,大力开展农业“两区”划定工作,着力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龙头,打造万亩精品园4个、千亩标准园69个、百亩示范园380个,发展农民合作社646家、家庭农场297家。二是依托芙蓉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灵溪石堤首车片油茶产业园、松柏芙蓉高坪片猕猴桃示范园、小溪片优质柑橘示范园、泽家列夕片万亩柚类产业园、毛坝万坪片莓茶产业园、塔卧砂坝片茶叶精品园、小溪片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高坪石堤片湘西黑猪示范区等现代农业园区,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接二连三”战略。三是引进北京上康林、北京资源集团、老爹集团、伟佳柑橘、凯硕生态、松柏米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6家,推进三产融合,培育中高端产品,打响了沃康山茶油、松柏大米、溪洲莓茶、湘西椪柑等知名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个和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同时通过开展电商扶贫,2016年以来线上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8亿多元,带动1.68万贫困人口增收。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好的帮扶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以市场为纽带、双赢为目标,永顺县采取入股、合作、订单、劳务、租赁等多种形式,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突出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利润返还、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的共享产业链上的收益增值,得到更多实惠。首先,重点探索推行油茶“3311”发展模式,通过实施3种差异化扶持政策(政策扶持、利益分配、收益保障)和采取3种帮扶模式(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争取达到1人1亩油茶目标。目前发展油茶38万亩,产值3亿元,带动6.7万贫困人口增收。其次,探索湘西黑猪“131”诚信扶贫模式,即1户贫困户1批次养3头湘西黑猪,助推1个家庭脱贫。2018年带动100个贫困村 6611户贫困户养殖湘西黑猪1.52万头,增收2280万元。第三,发展土家探源生态文化村镇游,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86个、精品村32个,带动1.44万人脱贫。最后,通过开展劳务培训、发布就业信息、加强劳务协作等方式,每年保持3.7万左右贫困劳动力在外稳定务工,带动2.2万户贫困家庭增收。

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以好的活动载体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永顺县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互助五兴”“感党恩、勇奋进、促攻坚”等活动,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和激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在全县稳步推广“五树五建”扶志扶智行动,通过树崇德向善、移风易俗、遵纪守法、诚实感恩、勤劳致富等五种新风,建乡村夜校(帮助群众每家每户培养明白人)、创业协会(带领群众拓宽增收致富路)、产业基地(发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互助组织(推行“村两委+扶贫互助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加强自我教育管理)、公益超市(采用“爱心积分”兑换生产生活产品的方式,引导群众实践推动自助式帮扶)等五大载体,进一步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激发内生动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扶志扶智举措,贫困群众的脱贫“造血”功能得到增强,涌现出在病床上开网店的土家姑娘向笑梅、身残志坚发展特色产业的农民网红张远龙、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残疾夫妻向承友、王竞春等一批脱贫典型代表。

加强资金资源整合,以好的投入机制保障群众脱贫致富

在资金投入上,永顺县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整合涉农资金13.1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县农商行放贷款905笔3852.7万元,累计放贷款5648笔23955.2万元、贴息1151.5万元。同时建立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体系,为贫困户购买了产业发展商业保险,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当家产业。在力量投入上,坚持精锐出战,驻村扶贫、结对帮扶,11318名干部结对37847户贫困户,做细做实利益协调工作,“一户一策”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扶贫方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依靠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此外,抓住国家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湘潭市对口扶持、历下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发展机遇,引进一批大企业好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带动贫困户1860户6520人增收。在技术投入上,率先在全国解放和释放科技惠农生产力的做法上得到了科技部肯定,通过选派190名科技特派员、组建10个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扶贫,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迎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曙光,永顺县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只有在精准扶贫方略的指引下,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面貌才有希望和力量。战胜贫困、奔向小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永顺县委县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和能力拔穷根、摘穷帽,一定不辱使命,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让党中央放心,让百姓满意。

【本文作者为中共永顺县委书记】

责编:贺胜兰 / 杨 阳

责任编辑:贺胜兰
标签: 穷根   致富路   扶贫   产业发展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