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会共同主办的2018军民两用企业发展研讨会暨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会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以“创新·合作”为主题,围绕军民两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管理问题、市场开拓、产品策略等开展广泛交流,通过主题报告、对接洽谈、专题研讨、展览展示、企业考察等活动形式,推动军民两用企业高新科技转移,促进更多产业化项目落地发展,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俞梦孙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姜春良少将,中国航天基金会吴志坚理事长,中国航天十二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雷刚等嘉宾和领导,部分理事会顾问与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以及来自党、政、军、企的各界代表共计30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
中国电科创新院军民融合专家詹伟作报告
来自中国电科创新院的军民融合专家詹伟,以《强创新破瓶颈制约,转动能促产业发展暨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工作形势与进展》为题,主要从国际发展环境形势分析、十二大军工集团融合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后续发展建设思考三个方面与参会代表进行交流。
其中,詹伟重点以北京市军民融合工作为例,分享了关于北京市军民融合工作的思考与建议。詹伟强调,北京市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又是全国军事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各要素的集中地,有条件、有责任、有使命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战略探索新路径、做出新示范,为构建制造强国和军事强国贡献北京力量,推动北京高精尖产业与军民融合高度融合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国家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
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无论从政治站位、地缘优势,还是从首都功能“四个中心”建设本身,对于落实军民融合战略,探索军民融合新路径都有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一是讲政治、举旗帜,有利于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联动效应。二是强创新、促合作,有利于整体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北京市集中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核心和重要的科研生产资源,结合北京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激发社会资源活力,鼓励和引导市属企业、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与军方、军工集团开展深入合作,加强创新投入、提升科研水平、整合工业能力,从而促进整个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三是育新兴、转动能,有利于高精尖产业体系的构建。北京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军民融合战略的重大契机,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和思路,着眼加强军工高新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促进更多战略新兴、前沿基础、颠覆性技术在京落地和转化,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四是促转化、强功能,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中心的快速建设。
詹伟指出,北京应瞄准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强化政治站位,坚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国家、部委、军队出台的军民融合法规政策为依据,坚持“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用、专业化运营”的基本思路,立足北京市地域优势和技术及产业发展资源优势,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推进,按照“一个聚焦、一个体系、两条主线、四个平台”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区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一个聚焦: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军民融合六大新兴领域,推动高精尖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个体系:构建宏观政策调控、军民市场引导、微观融合为主体的军民融合机制,形成北京市军民融合与经济发展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现代经济-军工发展体系。两条主线:以构建京津冀协同双工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造发展的协同工作格局为两条主线,形成由双工业体系持续推动的协同创新经济体,融入首都经济圈繁荣建设。四个平台:充分构建“资源对接平台、成果转化共享平台、金融支撑平台、人才流动平台”四个平台。
詹伟还进一步对北京军民融合发展提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资源统筹和规划。二是构建好北京市与十二大军工集团、北京市与军方和民企、北京市与社会组织和资本这三个关系。三是加强北京市军民融合园区建设。要建设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园、军民融合特色主题楼宇、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地。鼓励各类创新基地围绕军转民、民参军的关键技术创新,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为军民融合提升更丰富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