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方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核心提示: 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内在要求。应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摘要】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内在要求。应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  话语权  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赋予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网络特殊性。互联网不但让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且使传播方式与意识形态话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力的要求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速度创造了历史新高。根据2012年至201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和网络普及率都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网民数量由5.38亿增长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也由2012年的39.9%增长到2018年57.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互联网普惠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与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由现实空间不断地向网络空间拓展转移。习近平总书记说:“老百姓上了网,民意就上了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活跃的信息集散地和思想舆论场,这就为主流意识形态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拓展了新领域、增加了新渠道。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进步和网络社会的形成,互联网空间变成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争之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网络作为推销其价值观、确立其意识形态优势的政治工具。他们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推行“话语霸权”,试图通过“网络武器”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他们通过向一些互联网企业注资扶植网络意见代理人、雇佣网络水军操纵网络议题、控制网络舆论的方式抹黑中国的成就,攻击党的领导,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互联网虽然能够让信息传播变得快捷而开放,但同时也是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的放大器。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等特点加速了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传播,使“普世价值”“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混杂于网络空间,挤压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网络生存空间。因此,必须加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力度,占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制高点,建立起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防火墙,积极反击西方的“话语霸权”和错误思潮。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受到空间挤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与互联网传播技术相比,传统媒介更容易受到党和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这就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能比较稳固地掌握。但在互联网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呈现多元化,人人皆有话语权,人人都是话语主体,但多表现为参差不齐的隐匿主体。二是话语内容良莠不齐,网络话语信息量庞大,鱼龙混珠、泥沙俱下。三是网络话语传播具有非理性的特征。面对良莠不齐的传播内容,部分网民网络素养不高,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容易受到情绪感染,从众性强,对于网络谣言等失实信息,有可能形成一种盲目跟风传播,从而带偏舆论走向。这些网络现象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胜任力、说服力和战斗力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网络素养,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的胜任力。一是对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从业者,要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和网络技能的培训,充分了解网络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规律,具备网络信息生产、鉴别的能力,并熟练掌握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二是对于从事网络技术和网络管理的人员,需要开展意识形态的相关学习教育,增加他们对舆论与信息的敏感性、敏锐性和鉴别力。三是对于“网络意见领袖”,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对于网络上有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多与其沟通联系,注意引导,增强他们传播正能量的使命感和光荣感,通过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正面引导舆论方向,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四是对于广大网民群体,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增强其网络法治意识、网络道德意识、网络行为规范意识、网络权利与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把握好网络公共秩序与个性释放结合点,自由表达与文明规范的平衡点。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阐释与教育,全面、准确地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阐释和教育,尤其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宣传。二是加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网络文化的品质,以文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社会正能量,滋养心灵。三是突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进行“编码”和“重述”,把文本话语转化为广大网民听得懂、弄得清的日常话语和网络话语。

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力和感染力、竞争力和公信力

丰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一是积极探索网络传播新技术,打造融合报纸、杂志、广播、视频等网络传播载体,构建新闻、视听、摄影、直播等全媒体传播平台,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这些载体中变得生动、形象,视听冲击力强且富有情感的温度。二是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三是增强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互动性,强化互联网载体建设的个性化,即主体的针对性、平等性和交互性,让广大网民不受空间限制进行适时的信息交换,引导网民自由、平等对话。四是创新议题设置,丰富传播形式。在重大的节假日、重要纪念日、重大会议期间,应该积极策划设置网络议题,引导广大民众参与网络活动,增强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仪式感、参与感和被认可感,让民众在参与网络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净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环境,强化网络环境监管力度,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力和公信力。一是不断完善和细化网络建设的政策法规。二是加大网络平台内容制作和传播的监管力度,对于出现意识形态或者舆论导向有偏差的网络平台,应该依法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对于问题较大的网络平台应该禁止更新内容,对于明显违反法律的网络平台应关闭,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三是要明确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摒弃“流量为王”思维,形成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导向性思维和品质思维。要严查不良信息的出现和传播,对于出现的反动、谣传、暴力、低俗等不良信息,各网络主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关闭相关平台、账号,并实施不良网络行为记录制度,限制这些违法违规人员对网络平台的使用权利。

(作者为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动态能力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掌控网络话语权的机理与路径”(项目编号:16SKSZ03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于清楚、唐胜宏:《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责编/胡秀文    美编/史航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娜]
标签: 话语权   全方位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