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度实施,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然而,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开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扶贫效果的实现。对此,我们需要通过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共同参与机制、加大乡村旅游配套性内容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等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关于开展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选取了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旅游扶贫试点,开启了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为主要方式的精准扶贫模式。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旅游扶贫理念逐步深入贫困地区群众的心中,转化成为其摆脱贫困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比如,现代农业庄园等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项目,有效提升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巩固和发展了精准扶贫的成果。但是,当前仍有一些地区在旅游扶贫定位、思路等方面存有局限性,弱化了乡村旅游的扶贫功能。
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精准扶贫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利用而进行的项目开发。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除了能够给游客提供良好的体验外,还能够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当前,乡村旅游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是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式。虽然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或多或少都拥有独特的发展资源,而这正是扶贫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可以将贫困地区闲置的或利用率较低的旅游资源进行发掘、整合、利用,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比如,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利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提升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能够为精准扶贫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乡村旅游是根据乡村地区分布的农田、森林、湖泊等自然生态资源,或者历史发展中沉淀的风土民情等人文历史资源所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相较于其他扶贫方式而言,乡村旅游具有持续性、发展性特点,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提供支持。比如,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项目,不仅能够获得农业经营性收入,还可以获得可观的旅游性收入。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缺乏广泛参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
首先,乡村旅游发展缺乏广泛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现状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或者群众的单方面力量来完成旅游项目的开发。换言之,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协同参与。但当前我国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更多的是社会经营性组织或者个人,政府和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从政府方面来说,扶贫范围大、资金少等问题,限制了其资金投入力度;从群众方面来说,资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薄弱,限制了其参与乡村旅游的能力,导致旅游改善贫困的效果有限。
其次,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滞后。乡村旅游发展除了要做好项目的设计、开发外,还应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以确保旅游价值的充分实现。然而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同时,一些旅游项目在形象塑造、宣传推广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知名度不高,影响了乡村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
最后,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希望通过旅游的方式来调适自己的生活节奏。然而,乡村旅游项目在名称、内容等方面的雷同,使得游客难以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忽视了广大游客的真正需求。
深化乡村旅游扶贫效果,需要构建共同参与机制,加大配套性内容建设
深化旅游扶贫效果需要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共同参与机制。乡村旅游承载的扶贫功能决定了其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参与机制,能够确保精准扶贫的有效实现。
首先,政府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乡村旅游发展以足够的支持,并通过对旅游项目建设质量、效果的监督检查来确保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其次,社会是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主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要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投入,还应兼顾扶贫的职责,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后,群众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既要充分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参与旅游扶贫,也要通过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深化旅游扶贫效果需要加大乡村旅游配套性内容建设。乡村旅游是开发性项目,各地不仅要注重项目本身的规划,还应加强配套性内容建设,从而确保整体效益的良好实现。
首先,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为游客创造良好的体验。要加强景区内外交通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使景点与外界实现无缝连接。同时,要注重餐饮、休息等功能性配套设施的建设,使游客享受到便利性。其次,要注重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借助各种媒介对乡村旅游内容进行推广,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最后,景区要加强服务。要通过周到的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为品牌的市场化发展提供支持。
深化乡村旅游扶贫效果,需要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深化旅游扶贫效果需要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其能够通过特色的内容和形式为游客创造良好的体验,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当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现象影响了游客的审美体验,使旅游效益下降,影响了精准扶贫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首先,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游客的各方面诉求,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导信息,努力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其次,要通过创新来打造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生活价值的旅游内容,为游客创造独特的体验。最后,要加大对同质化项目的整合,打造功能更丰富、内涵更独特的乡村旅游生态链条。
作为深化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旅游扶贫是确保我国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切入点。当前,我国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仍面临相关主体参与度不够、配套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等阻碍,需要通过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共同参与机制、加大乡村旅游配套性内容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等方式加以解决。
(作者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吴小霞:《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人民论坛》,2018年第32期。
②曾广超:《贵州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报》,2018年7月13日。
③屈小静:《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人民论坛》,2017年第33期。
④赵承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及路径选择》,《农业经济》,2018年第4期。
责编/孙渴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