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高质量文艺作品的数量偏少,既不能满足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又不能向世界充分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求真、至善、尚美是艺术本质对文艺作品的内在要求,也是文艺作品质量提升的方向。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上都必须为此付出更多努力,进一步提升我国文艺作品质量。
【关键词】艺术本质 文艺作品 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文艺作品代表着时代精神风貌,塑造着人民的价值理念和审美层次;另一方面,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建立在文化繁荣昌盛的基础之上,而文艺作品质量是衡量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新时代,我国文艺作品的发展更需要体现艺术的内在特征,这对处于市场环境中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认清艺术本质是提升文艺作品质量的关键
近些年来,文艺工作者、专家学者、普通观众等各个群体就我国当前文艺作品的质量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这些讨论聚焦于文艺作品的各个层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讨论焦点最后往往落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比如,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哪个更重要?再比如,衡量文艺作品质量的标准是批评家的评价,是观众的口碑,还是作品的市场表现?
我们仔细推敲种种争论焦点就会发现,人们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存在不同,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很多文艺作品,尤其是大众文艺作品其实是文化产业的产品,其生产、宣传与发行必须符合商业逻辑以实现盈利目的。但是,文艺产品是一种既承担经济价值功能又承担社会价值功能的特殊商品,它对受众的价值观念和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文艺工作者必须以艺术本质为根本标准,在艺术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凭借高质量作品在文化市场上获得长远发展。
艺术创作应该观照现实,激励人们反思过去和憧憬未来
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求真、至善、尚美的特征,文艺作品应体现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艺术是对客观生活的再现,具有求真的本质特征。艺术首先要真实,它虽然具有活泼生动的形式,但就其内容而言,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文艺工作者是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对其创作能力、态度和勇气的基本考验。当前很多文艺作品遭人诟病的原因就是不真实,这些作品遮蔽或扭曲客观现实,让观众从理智到情感都难以接受。那么,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是真实的?
首先,文艺作品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社会主义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生活的主体,脱离人民群众生活的文艺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喜的是,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表达底层人民心声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获得了业内外一致好评。其次,文艺作品应立足当下,观照现实。“立足当下”并不是对文艺作品的取材范围进行限制,作品取材自然应该囊括各个时间和空间维度,但是,艺术创作的宗旨应该是观照现实。文艺工作者应通过作品激励人们去反思过去和憧憬未来,反思与憧憬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对当下生活进行有益思索,正确处理现有环境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最后,文艺作品应在细节真实基础上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内在规律。很多文艺作品缺乏真实性不仅表现在情节上,更表现在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发展完全违背历史规律,这些人物的思想意识要么凭空产生要么超越时空,完全不是所处历史环境的产物。以某些热播的历史宫廷剧为例,与道具和具体情节出现错乱相比,更严重的不真实体现在剧中人物命运的发展逻辑上,他们完全是按照现代人的意识对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这种不顾历史背景而随意设置故事逻辑和人物命运的艺术处理方式是对历史的根本扭曲。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至善的本质特征。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因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在人民群众中间发挥着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文艺作品应当树立至善的价值观。这不是要求文艺作品有意回避现实生活的苦难,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幸福与希望,也要反映不幸与茫然。在真实的基础上,作品必须具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观众树立至善的价值追求。文艺作品应当发挥题材多样性的优势让观众穿越于不同时空维度去思索当下,正视现实生活的困境,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事物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力量和智慧不断打破重重束缚的艰辛历程,也是劳动人民不断迈向更好生活的光辉历程。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就是要让受众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开拓美好的未来,提升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另外,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意识形态较量可谓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文艺作品是主要筹码。意识形态堡垒的巩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国生产的高质量文艺作品,以此抵挡外来不良作品的思想侵袭,坚守我国的文化长城。文艺作品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让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充斥市场,必然会极大地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质量。
艺术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具有尚美的本质特征。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与哲学、宗教等形式的意识形态相比,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具体生动的表达方式。文艺创作要遵循美的规律,用美的形式去感染人,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真实的内容用美的形式呈现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这才是艺术的本义所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主旋律影视作品一直处于尴尬境地,主要原因就是艺术呈现方式不符合美的要求,给观众生硬、枯燥的观赏体验。近年来,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大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设置合理鲜活、视听体验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发挥了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又让观众获得审美享受,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大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对文艺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艺工作者的认识和行动是提升作品质量的关键,艺术本质对作品的内在规定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文艺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从人民群众那里捕捉时代先声和创作灵感,在作品中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其次,文艺工作者要有历史责任感,在艺术和市场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繁荣给艺术创作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挑战,文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市场优势,借助资本力量创作出更多高质量文艺作品。同时,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承担民族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创作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大作品。
最后,文艺工作者要培养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古往今来,世界各国人民对美的向往与追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样态,艺术表达方式的完善要从各种文化中吸取营养。文艺工作者要广泛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在多元文化碰撞中激发创作灵感、提升美的认识,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将中华优秀文化传递给全世界。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电影学院基础部讲师)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责编/孙垚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